■李学森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一家人过节时团聚,过年是国人最隆重的节日,团圆是国人过年最大的主题。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观念,早已融入血液。
曾经的春运,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周期性最长的大迁徙。“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新春’月”。 然而世上难有万事遂愿,今年因为疫情,有很多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令人遗憾。但特殊的年特殊过,通过手机和网络连线等形式,线下不“圆”线上“圆”,我们照样可以过个团圆年。
对父母,孝心到。通过手机和视频,给父母打电话,说明不能回家的原因;给父母买过年礼物,他们可能会说啥都不缺,但我们要把心意表达到。不仅要有物质上的礼物,还要有心理和精神上的慰藉,“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吃不到“爸爸张罗的一桌好饭”,但可以听听“妈妈准备的一些唠叨”。疫情之下,儿行千里母担忧,很多父母虽念子心切,但考虑安全健康和短暂团聚之间,还是会选择前者。
对子女,关爱到。不能回家看看,那就电话里聊聊。对于晚辈,我们要多分享读书“小儿郎”的快乐,多听听少年“维特”之烦恼。毕竟隔着一层屏幕,相互的交流沟通和理解不一定及时到位,要以点赞和夸奖为主。
对亲朋,宽慰到。既然不回家,时间上可能会宽裕一些,尽量把亲朋好友都想到,通过微信拜年。想省事,可以转发网上下载的图片和“套话”,例如“恭喜你发财,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等。但最好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自己写祝福语,不需太长,会贴切感人许多。
做好上边这些“外围”工作后,对自己也要私人定制,对新年来个不同往年的过法。
可以醒醒神。工作上忙碌一整年,过年给紧张的生活按个“暂停键”,给自己“刷刷机”,清理下“内存”,再重新“装机”,或者进行一下年终总结,点评得失,制订一个新年计划。
可以静静心。著名诗人周国平在《生命的品质》里说:“春节,把心静下来”,与正在离去的旧“我”道个别,向正在到来的新“我”许个愿。人最宝贵的东西和最美好的享受——生命的祥和与灵魂的安宁。利用年假,给自己留点独处时间,多读几本书,来一次智慧和思想的欢聚,不仅让精神更加愉悦,也多了一种文化年味。
可以养养胃。过去回家过年,人多热闹,大吃大喝,“每逢春节胖三斤”;熬通宵、搓麻将,成为不少人过年的“标配”,多少会染上点假期综合症,节后感叹“比上班还累”。异地过年,以自己小家庭为主,“非必要不外出”,免去了很多酒桌上“提壶灌肠”的被迫和无奈,此时可以健康饮食,找适当的方式进行锻炼,给身体“修理保养”的机会。
总而言之一句话,心若在,年就在;心在一起,相互记挂,年就团圆了。过好这个不能团圆的团圆年,既不影响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子女、亲朋好友送去慰藉,又可以静心、养神、读书,留给自己一份“诗和远方”的情怀。明朝诗人于谦说,“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是的,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待来年春暖花开,疫情散去,抑或多年以后,蓦然回首,一个别有风味的虎年春节就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