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代表着人气,代表着人间烟火。烧烤和深夜是永恒的灵魂伴侣,万物皆可烤,深夜吃烧烤,放肆的快乐大概如此。但是,欲究根溯源,烧烤是怎么来的?则需要把目光聚焦到新石器时代的淮阳。
新石器时代,人口渐增,现成的食物原料渐少。人文始祖、三皇之首太昊伏羲率领部落,从成纪迁徙到黄河流域广袤的土地上,于淮阳建都,史称“宛丘”。
淮阳的星星之火,是远古时期的文明之光。在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上,伏羲带领先民们开启以渔猎、农牧为主的富足生活。宛丘临蔡水,蔡水相系于淮水,清澈温和。这里的湖泊、河里有许多鱼虾,天空中有很多飞禽,地面上有很多兽类。伏羲将野麻晒干搓成绳子,编成网,教人们捕兽、捕鱼、捕鸟。在当时,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可是捕获的动物生吃其味道并不佳,食用生肉虽然解决了饱腹问题,但是人们却时常因为吃生肉而生出病来。
有了丰盈的食物来源,伏羲开始“兴庖厨”。于是,他和水、火、空气、泥土这些原初的物质打交道,使用它们,掌控它们,来完成美味的“魔法”。他发现用火来炙烤食物,增加食物口感的同时,也减少了肠胃疾病的发生。
于是,伏羲便教人们用火把鸟儿、鱼儿烤熟了吃。从此,人们吃上了香喷喷的烤肉,身体也更健康了。为了纪念伏羲,人们把他称为“庖牺”,即“第一个用火烤熟兽肉的人”。
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伏羲开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寻找乾坤变化、万物始终的规律。于是,有了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有了中华文明的滥觞。伏羲的主要贡献,可用短短的几句话来概括: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定姓氏、制嫁娶、画八卦、造书契、作甲历……
再以后,伏羲带领先民饲养猪、狗、鸡等动物,大大拓宽了人们获取食物的途径。在此基础上,逐渐生发了先进的农业,开创了文明城市的先河。从此,原始畜牧业、农耕文明迅速发展,九州大地一片太平景象。
纵观人类文明史,也就是获取食物方式、消费食物方式和分配食物方式的历史。可以说,烧烤从某种程度上,隐喻着人类从茹毛饮血到文明开化的转变。在现在看来,逮鱼、捕鸟、养殖等不只是“填饱肚子”的简单小事,而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新能力。
从古至今,人类离不开群居生活。在群居中,积蓄仗剑走天涯的智慧和力量。在循规蹈矩、平淡无奇的现实生活中,一顿聚人气的烧烤之旅,即是一个获取通道。再孤独的人,也会被当下的灯火和氛围所温暖,连空气中都流淌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情绪因子,让人欲罢不能。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那觥筹交错的烧烤摊上,人们推杯换盏,那冒着油花、滋滋作响的肉串不仅展现普通中国人关于“烧烤”的文化记忆,而且让我们透过烟火气读懂彼此相通的精神世界。
古城淮阳,不仅是远古烧烤的发源地,更有着自己独特的美食、文化和特色,如果能挖掘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并愿意付诸资源助推,也有望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如今的淮阳,从伏羲文化广场到伏羲文化公园、陈楚故城遗址公园、精品荷花苑、南坛湖公园、青龙桥、民生公园等城市建设,不断打造的淮阳文化地标,让文化创造与文化自信相互激荡,彰显了时代精神、升腾出淮阳气象。这种新变化,不只是干净、整洁,更是烟火气里的繁华与活力。
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烧烤的“烟火气”,是百姓心目中的美好生活,是国家“时时放心不下”的民生,也是这座城市每个人可以尽己所能添加的“薪火”。
时至盛夏,在今年的荷花节系列活动中,“淮阳烧烤”将助力夜经济发展。有关部门也会上下齐心,努力做好和流量声势相匹配的公共服务供给,使淮阳形象更加具体化、生活化,进一步打造既有时代特点,又有地方风情,更有历史底蕴的城市文化名片。回首过去,筚路蓝缕,人文始祖伏羲肇启文明;展望未来,百舸争流,淮阳百万民众奋力向前。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