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影视快递
 
 
 
2009年6月12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罗京盖党旗鲜花簇拥走完人生路
众名嘴送别 数万朵白菊寄哀思

  为国内观众播报《新闻联播》长达26年的罗京,6月11日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路。数万朵白菊花布置的追悼会大厅,被装扮得庄严肃穆,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浓浓的哀思,弥漫整个大厅。

  身着深色西服系彩色领带面容安详   妻儿陪伴在侧 

  灵堂内布置一新,罗京安静地躺在棺木中央,身盖党旗,周身鲜花簇拥。一身深色西服配彩色领带,面色白皙自然,与平日在主播台上见到的“冷面”相比,多了一丝温暖。 

  妻儿与亲友排成一列,陪伴在侧。站在最前面的妻子,双眼红肿,脸上的泪痕清晰可见。身体微微前倾,低头无语。 

  进入悼念的人井然有序,从正门进入,偏门出,“咱们就不鞠躬了,看一看罗老师就走。”现场工作人员反复叮咛。 

  爱子陪在妈妈身边,神情悲伤,个头早已超过母亲许多的他,此刻正接受人生最大的悲剧。 

  众“名嘴”齐亮相 遭现场观众追捧 

  包括赵忠祥、李瑞英、崔永元等在内的央视“名嘴”,还有地方电视台和一些演艺圈明星都来送别罗京。 

  每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现场的记者都会蜂拥而上,寸步难行的他们在保安的护送下进入灵堂,作短暂停留后,也是最早一批离开现场。 

  事实上,他们不但需要冲破媒体的追访,还要防范几名观众的“追星”行为。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从毕福剑、桑兰到蔡明,都不放过,手里拿着笔和纸趋前,“签个名吧!”资深“粉丝”毅力惊人。

  观众苦候多时未能进场 遗憾抱怨

  因为人数众多,最后未进入灵堂的观众遗憾中也心存抱怨,“如果筹备的再充足一点,不会这样,今天有点乱。”一直呆到最后的一位妇女对记者抱怨说。 

  入场时,排在最前面的一名女士也有不满,“为什么我们来得最早,但最后一批进呢?”“是啊是啊,不公平,”身边有人附合着。 

  在早上八点左右,罗京治丧委员会称有800名观众到了现场,但后来陆陆续续涌进的观众难以统计,到了十一点半左右,因为北京的风俗和家属的意愿,观众入场就结束了。罗京治丧委员会发言人郎永醇对此也表示歉意,“这是罗京家属的意愿,希望大家能配合。” 

  北京地铁八宝山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今天早上开了一个会,特别就罗京追悼会会造成的交通压力做了部署,“人员也增加了几个。” 

  治丧委员会发言人几度露面发布消息    作为罗京治丧委员会的发言人,郎永淳今日几度出现,向外界介绍追悼会事宜。 

  大约在早上八点多,他出面宣布追悼会的筹备,“早上五点半,台里领导和新闻中心领导以及播音组的同事,到307医院,六点半时起灵,六点四十到殡仪馆。” 

  随后,他在几分钟后又出来宣布,为了感谢外界对罗老师的厚爱,央视播音组全体同事会在追悼会之后,由李瑞英带领出来给大家鞠躬。 

  但也许因为事后太匆忙和不方便,追悼会结束后,只有郎永淳出来向观众鞠躬表达感谢。 

  最后两次露面,这位同样是央视的主播多次感谢外界来送别罗京,“我们会把对罗老师的怀念化作工作的动力,继续前进,不辜负广大群众的期望,”“希望罗老师在天堂里能绚烂开放。” 

  被誉为“国嘴”的罗京,于2009年6月5日7时05分因淋巴癌扩散在北京解放军307医院病逝,终年48岁。 

  他生于1961年,出生于北京,祖籍重庆,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主播之一,新闻编辑部副科长,中共十七大代表。 

  罗京的名字在中国大陆家喻户晓,民众熟悉他沉稳浑厚的嗓音及庄重的屏幕形象。由于罗京播音时鲜见笑容,观众称他为“冷面小生”。 

  2004年至2008年,罗京连续5年被评为央视最佳播音主持人。

  (摘自新华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时事新闻
   第04版:特刊
   第05版:社会民生
   第06版:经济观察
   第07版:沙颍文艺
   第08版:影视快递
罗京盖党旗鲜花簇拥走完人生路
《牌坊下的女人》
《雾都魅影》
“土匪”“骗子”太庙相聚
《人活一张脸》
崔永元为《新闻联播》支招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保姆妈妈》
张艺谋拍片封山一月
“林娥”杨雪演绎绝版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