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的郸城县李楼乡农民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
“迷信财神”变“科技投资”
李楼乡王庄村农民王生以前是有名的特困户,欠债万余元,为祈求过上好日子,买来香炉,在家里供起了财神,可年复一年,家里依然贫穷。2008年,他在报纸上看到种植大棚菜致富的报道后,便到书店买了科学种植大棚菜的书籍,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举获得成功,当年盈利5000多元。随后,他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也随之上升。短短几年,不但还清了外债,建了新房,还购买了彩电,日子越过越甜蜜。尝到了科技致富甜头的王生,深有感触地说:“迷信财神依然贫困,相信科学才能致富。”
“人情钱”变“文化钱”
娶亲嫁女、孩子升学、老人祝寿都是喜事,但喜事有时也是愁事。因为不论哪一件事,办一次少则千元,多则万元;而亲朋好友还得花人情钱,一次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许多农民陷入人情消费的恶性循环之中。
李庄村农民李军去年为母亲祝寿时,没有邀请亲朋好友大摆酒席,而是只花了200多元请来了一名摄像师,在老母亲生日那天,来了个“全程录像”,到晚上集中放映。村民们说:“这样的方式即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还省了钱,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吃穿钱”变“养老投资”
过去,该乡农民有一个旧习惯,年轻时多挣钱,除为儿孙建房、娶亲外,该吃就吃,该穿就穿,不能动了就靠儿孙养活。如今,许多农民把省下的钱,用于承包工程,建养殖场、加工厂或做生意。这些有远见的新举措,即减轻了儿女的负担,又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加了一道“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