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
病毒性肝炎的种类
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类型,此外还有一些没有研究清楚的肝炎病毒性别,如己型、庚型和TTV。病毒型肝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甲型和戊型多表现为急性感染;乙型、丙型和丁型大多呈慢性经过,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经过15年的努力,已由乙肝高流行地区变为中流行地区。但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学调查显示,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仍为7.18%,全国有约9300万乙肝表面携带者。
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经消化道途径传播 ,经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
乙肝肝炎和丙型肝炎经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关于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是所有病毒性肝炎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一型。目前,乙型肝炎在各型肝炎中发病率最高,发病季节性不明显。
乙型肝炎的预防
肝炎疫苗: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
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最好和最有效的办法。在我国所有新生儿都是免疫对象。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免费接种。新生儿出生后必须在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然后在出生后的一个月和六个月时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其他高危人群也推荐接种乙肝疫苗。
患了乙肝,该怎么办
☆ 药物治疗 乙肝病毒不断复制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根本原因,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在选择药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正确的抗病毒药物,适当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一些辅助治疗。
☆ 休息 要根据病情而定,急性发作期应以休息为主,在肝炎基本静止期则可逐渐增加活动直至全日工作。
☆ 饮食 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少吃糖,禁忌饮酒。
乙肝的“大三阳”与“小三阳”
“大三阳”是指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指标阳性。“小三阳”是指HBsAg、抗-HBe和抗-HBc三项指标阳性。以前认为“大三阳”表示乙肝病毒感染,复制活跃,有传染性。“小三阳”则表示肝炎病情好转,乙肝病毒复制停止,无传染性。最近,大量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由“大三阳”转向“小三阳”并非显示乙肝病毒复制完全停止,大多数情况下只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少。少数“小三阳”患者其血清HBV DNA持续阳性,病毒复制活跃,病情较严重,病情进展迅速,见于病毒变异。
如何保护我的家人和朋友免受感染
去医院作乙肝相关的检查并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按照0-1-6月分3次注射,即注射第一针时为0时,隔一个月注射第二针,在6个月时再注射第三针,注射完三针乙肝疫苗为完成全程免疫。
不要与别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容易感染血液的物品。
避免用不洁注射器和污染的血液制品。
避免用消毒不彻底的工具纹身、穿耳洞、针灸。
什么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指表面抗原(HBsAg)阳性,但无客观症状和体症且肝功能、B超等均正常,这部分人群占我国人口的10%-15%,目前不需要治疗,可照常工作、学习,但不能献血,同时要加强随访。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卫生和行业卫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传染他人。所用食具、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具应与健康人分开。对HBsAg阳性的从业人员,应进一步检测HBeAg,如属阳性,则不能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直接为顾客服务和保育工作。 携带者不是乙肝病人是亚健康者,在工作、学习、婚姻上享受健康人的待遇。
如果被诊断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或病人,应采取什么措施
了解疾病:知道乙型肝炎会如何传播、进展和预防,这些知识可以使你和你周围的人消除对疾病的恐惧。
定期检查:每6个月进行肝脏B超检查,以便及时了解肝脏的健康情况和肝炎的状态。
不要乱服药、盲目听信任何偏方或不实的广告,患者应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避免喝酒和吸烟,因为它们对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肝脏有害。
保持健康和均衡的饮食、充足睡眠。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少吃糖,禁忌饮酒。
不要捐赠血液,应让你的家庭成员去医院注射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