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是胆囊壁上局部组织增生,以息肉形态突出在胆囊腔内。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腹部超声检查普及之后,胆囊息肉成了常见病,其发病率在10%左右。最常见的是胆固醇性息肉,其次是炎性息肉,还有胆囊腺瘤、纤维瘤、腺肌增生症、隆起型腺癌等。
息肉在B超上的典型表现是附在胆囊壁上的高回声软组织阴影,有胆囊内壁向腔突出,息肉与胆囊壁无分界线。有些息肉有蒂,与囊壁相连,有蒂的息肉声影可以在胆囊内摆动,但无声影。无蒂的息肉不随体位变动。
胆固醇性息肉:当体内胆固醇发生代谢障碍(如高胆固醇血症),胆汁内的胆固醇附在胆囊黏膜固有膜上,逐步形成息肉。这些息肉多呈乳头状,有蒂或基底较窄,B超检查呈强回声或中等回声。息肉直径多在5mm以内,细蒂者可自行脱落。胆囊息肉中良性者占85%左右,其中胆固醇性息肉占63%-93%,尚无癌变报告。
炎性息肉:由炎症刺激引起的肉芽肿,呈单发或多发,直径在5mm左右者较多。其发病与慢性胆囊炎有关,没有癌变的报告。
腺瘤样增生性息肉是一个胆囊黏膜上皮良性增生性病变,表面光滑,无蒂,直径5mm左右,可单发或多发。恶性腺瘤的直径多超过10mm,有蒂,基底较宽,多为强回声。
腺肌瘤是胆囊黏膜上皮与肌纤维增生引起的,所以又称为胆囊腺肌增生症,常呈分叶状强回声,有人认为胆囊腺肌瘤是癌前病变。
胆囊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和浸润型,其中乳头型和结节型呈隆起病变,属于胆囊息肉样病变范畴。
一般认为,息肉直径在12mm以内者,大多为良性息肉,应3月至6个月进行B超复查,不需手术治疗,也无药物可以治疗息肉。息肉直径大于12mm,生长快者,息肉基底宽者应手术切除息肉。息肉患者胆囊功能正常者应用微创保胆囊术。
(东 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