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曾经说过,毛泽东是“土包子”,有“改不了的农民习气”。其实,这种“土”,既包含了农民的生活习惯,又包含了革命者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从毛泽东的“土”里,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过去和延续,也可以看到一个伟大革命家的品质与追求。
毛泽东从来不喜欢穿新衣服,他保持了农民讲求实际、讲求实用的习惯。对于衣着,他以穿起来舒服为第一标准。他曾经说过:“你们年轻人穿新的精神,我岁数大了,穿旧的舒服。”“我们各取所好。”
历史为毛泽东留下了很多带了一身补丁的形象。他身上的补丁主要集中在外人看不到的内衣、内裤和粗线袜子上,这些补丁“千姿百态”、“不成方圆”,蓝布头、黄布头、灰布头,有什么碎布就补什么补丁。有时候找不到布头,就拿用过的医药纱布代替。不同时期,他说过这样一些不同的话:“没关系,穿里边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我的标准,不露肉不透风就行。”“我节约一件衣服,前方战士就能多领一发子弹。”“现在国家还穷,不能开浪费的头。”“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经济发展了,有条件讲究仍然约束自己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共产党人就是要做难做到的事。”
毛泽东从来没用过什么“霜”、什么“膏”、什么“油”之类的护肤品。他一直使用毛竹筷子,大饭店里的象牙筷子,他一次也不用,他说:“太贵重了,我用不动。”
毛泽东喜欢吃粗粮和青菜,有时还馋野菜。进城后,他一直保持这个习惯。他始终吃红糙米,而且里面还必须掺上小米,或黑豆,或芋头。这个习惯,是战争年代在陕北形成的。
毛泽东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六位亲人的生命。他对子女是既疼爱,又严格要求。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从苏联留学回到延安,毛泽东送给他几件带补丁的旧衣服,叫他下乡跟着边区劳动模范学习种田。抗美援朝开始后,他决定送儿子出国参战。一些同志都劝他,说岸英在单位任务很重,不好离开,不要去参战了。他讲了很多应该去的道理,其中给大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他不去谁还去?”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不幸牺牲后,当他听到消息,先是一怔,接着便陷入长久的沉默、伤痛之中,最后,他催人泪下的一声叹息,还是那句话:“唉!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毛泽东对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也是既富疼爱之情,又保持严格的家教。李敏和李讷自小就跟随警卫人员吃大食堂,上学后便在学校食堂吃饭,她们并没有随父亲一起享受共产党主席的“小灶”。考上大学后,吃住便都在学校里,同所有的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一个宿舍住6个或8个人,睡上下铺,吃一样清淡的伙食。她们总是穿一身旧蓝布衣服,和大家一样上课,一样下乡参加劳动,一样走路、骑自行车、挤公共汽车。如果不加说明,没有谁会想到她们是毛泽东的女儿。
在毛泽东的子女中,李讷相对来说吃苦不如她的哥哥姐姐多。但她比一般人家的孩子吃苦多。从1947年起,李讷才7岁,就跟我们当兵的一样行军,一样风餐露宿,一样经受敌机轰炸,一样遭遇敌人枪炮,一样吸染战场硝烟。由于当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李讷在学校吃不饱,体质明显下降。一次,卫士长李银桥到学校看望她,给她带了点饼干,毛泽东得知后,便把李银桥叫进屋,声色俱厉:“三令五申,为什么还要搞特殊化呢?”李银桥小声说:“别的家长也有给孩子送东西的。”“别人可以送,我的孩子一块饼干也不许送!”毛泽东拍了桌子:“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之后,卫士们继续请求,而毛泽东却深深叹了两口气,不无忧伤地说:“同全国人民比较来说,她还算好一些。”“我是国家干部,国家按规定给我一定待遇,她是学生,按规定不该享受就不能享受。”“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还是各守本分的好。”
在今天,如果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主要领导干部都能像毛泽东同志那样,不忘自已是农民的儿子,不忘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严于律已、公而忘私、率先垂范,那么,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政风、民风和社会风气,就会焕然一新,就会加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作者为市商务局退休干部)
在今天,如果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主要领导干部都能像毛泽东同志那样,不忘自已是农民的儿子,不忘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严于律已、公而忘私、率先垂范,那么,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政风、民风和社会风气,就会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