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沙颍文艺
 
 
 
2016年1月8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口市“乡村好媳妇”“乡村好婆婆”评选结果揭晓

  (上接第三版)

  B4.牛素云,女,汉族,1953年11月出生,沈丘县周营乡马营村村民。

  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爱护晚辈、家庭和睦,广为邻里称道。在日常生活中,她崇尚节约,勤俭持家,还经常教育晚辈要学会过日子,不能大手大脚。儿媳学会了婆婆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她认为,娶来了儿媳,就是自己多了个闺女。媳妇进门后,她没有像其他婆婆那样安享晚年,而是全力帮助她们,做好她们的坚强后盾,帮助出谋划策,照顾孩子。孩子和她形影不离,一会儿不见奶奶,就哭闹个不停,儿媳说:“儿子不见妈可以,不见奶奶不行。”

  B5. 冯双丽,女,汉族,1963年1月出生,大专文化,西华县娲城办事处建设路居委会书记。

  生活中她把儿媳当成自己的女儿来呵护,像亲妈一样爱她们。冯双丽平时非常节俭,她从来不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儿子、儿媳常常悄悄给她买新衣。她本人日常提倡节约,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媳妇学会了精打细算,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水拖地。在她的教育下,俩儿子关系融洽,互相帮助;儿媳之间更是亲如闺蜜,无话不谈,和睦相处,共同孝敬老人。她在用自己无私的付出,诠释着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丈夫眼中的好妻子、孩子眼中的好母亲。

  B6.齐国兰,女,汉族,1956年10月出生,淮阳县大连乡邢吉屯行政村张竹园自然村村民。

  她注重以身作则,经常不顾自身病痛照顾公公,让儿子儿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正确处理婆媳关系,严格要求儿子,宽容对待儿媳。有时儿媳朝她发脾气,她不针锋相对,总是笑眯眯地听完儿媳的意见,然后寻找适当时机与其沟通。她宽宏大度,体谅晚辈,注重多看儿媳优点,忽略缺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动晚辈。并鼓励儿子陪儿媳多回娘家看看,多为岳父母买衣物,慰藉儿媳的牵挂之心。她认为,只有儿媳高兴了,才能安心过日子。

  B7.杨凤梅,女,汉族,1958年7月出生,初中文化,西华县址坊镇南流村村民。

  她吃苦耐劳,无怨无悔,数十年如一日,精心照料96岁的公爹,细心呵护子女,用一片爱心撑起了四世同堂的灿烂晴空。她的两个儿子打工时娶了外地媳妇,大儿媳是贵州人,小儿媳是西安人,有着不同的生活、饮食习惯,杨凤梅为了给儿媳做榜样,就先给公爹做清淡的饭菜,再给贵州的媳妇做口味重、辣椒多的菜,自己吃剩下的饭菜。儿子和媳妇花钱有点大手大脚,杨凤梅自己从来都是省吃俭用,然后以身作则带动年轻人不铺张浪费。

  B8.杨芝兰,女,汉族,1951年7月出生,小学文化,郸城县洺南办事处退休职工。

  她精心照顾着90岁高龄的婆婆,每天变着花样做好吃的饭菜,给老人梳头、洗脸,定期洗澡,一丝不苟地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晚辈。她和儿媳能够和睦相处靠的是互相理解和宽容,绝不拿自己的标准要求她们。在儿媳坐月子期间,她按照月子食谱跑到各个集市买野生鲫鱼、土鸡、柴鸡蛋,又炖又烧,亲力亲为。她还把对儿媳的爱体现在点滴小事中,从冒雨到学校给儿媳送雨伞,到小两口拌嘴,她总是站在儿媳这边,说服教育儿子。

  B9.李平,女,汉族,1946年9月出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黄泛区农场郭庄村村民。

  她从来没有跟婆婆红过脸,没有跟兄弟姐妹闹过别扭。1995年,她担任郭庄村副书记、妇女主任期间,成功调解了数起邻里纠纷和婆媳纠纷,在郭庄村大力营造孝老爱亲的浓厚氛围。如今,已成为婆婆的她和儿媳共同生活了将近20年,她用质朴的爱和默默的奉献,让一个普通的大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温馨祥和的气氛。她说:“有了大家才有小家,有了家庭的和谐才有社会的和谐。所以在自己的小家中,做一个好婆婆那是应该的。”

  B10.李玲玲,女,汉族,1963年9月出生,高中文化,商水县老城办事处魁楼社区居民。

  生活中,她是一个通情达理、持家有道,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婆媳关系融洽,邻里公认的好婆婆。她平时注重节俭,从不乱花钱,教育自己的儿子儿媳也要这样做。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体谅,家里有什么事情都互相商量,共同解决。生活中,她持家有方,家庭和睦,和邻里的关系处理得十分融洽,用平凡的点点滴滴展现一个好婆婆的形象。她和儿媳从未红过脸,儿子和媳妇吵架时,她总是从儿子身上找缺点,从不偏袒儿子。

  B11.李素芳,女,汉族,1956年6月出生,高中文化,太康县龙曲镇大西村村民。

  十年多来,李素芳一直像对待亲闺女一样对待儿媳,不论多晚吃饭,为儿媳做好的饭菜永远是热的,无论什么时候家里总是干干净净的。虽然儿子、儿媳都有固定工作,但是逢年过节,她总是多多少少给儿媳塞点零花钱。儿媳剖宫产时,她一直陪同在医院,每天给儿媳端饭、倒尿,给孩子喂奶、换洗尿布,全由她一个人默默承担,眼熬红了,人也瘦下来了,儿媳感激得热泪盈眶。孙子出生后,她主动承担起照看孙子的责任。儿媳认为:婆婆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B12.李郭氏,女,汉族,1928年5月出生,沈丘县周营乡孟寨村村民。

  她视儿媳如亲生女儿,和两个儿媳之间从没红过脸,吵过一次嘴。她时刻鞭策自己:儿媳是陪儿子过一辈子的人,就要当自己的孩子去处。二儿媳在外地,家里有了时令新鲜菜、土特产,她总是想方设法给儿媳捎去,工作中支持,遇到困难鼓励,当儿媳生病时,打个电话关心,为其寻医求药。当孙女来到人间,她不但不嫌弃,反而安慰媳妇,男孩女孩一个样。她为人公正,儿子儿媳产生矛盾,她从不偏袒,总是尽力充当和事老,让他们重归于好。

  B13.李梅,女,汉族,1950年11月出生,小学文化,项城市贾岭镇麻大庄村村民。

  40多年来,她识大体、顾大局,团结邻里、尊老爱幼,勤劳善良、诚实淳朴。公公生病期间,她精心护理,一连几个月从没烦过。儿媳在项城市纱厂工作,每次休假回家,她总是想着法儿为儿媳改善生活。从儿媳进门10多年来,婆媳俩没有红过脸。她教子有方,一次儿子和儿媳生气闹离婚,她得知后,到了儿子家,当着儿媳的面把儿子痛骂一顿,教育儿子必须有所担当,不能欺负媳妇。她多次被评为市三八红旗手、好媳妇,其家庭多次被评为周口市“五好”家庭。

  B14.辛俊梅,女,汉族,1963年8月出生,太康县毛庄镇王隆集村村民。

  她知书达理、勤俭持家,温柔善良、家庭和谐,群众口碑较好。她告诉儿媳们,她们之间是婆媳、母女、朋友三种关系,要求儿媳决不能在人前人后论张家长李家短。大儿媳李小芹,四川省洪县人,父亲有病,家境贫困,兄弟李八斤上学交不起学费,辛俊梅连续五年每年都资助他几千元。2015年,她自编反邪小戏《远离邪教记》,在乡镇巡演。她多次带领儿媳朱康康到县城商贸路的爱心粥屋,为环卫工人端馍送汤开展义务服务。荣获太康县第六届“十行百星”。

  B15.张桂荣,女,汉族,1955年8月出生,太康县王集乡人。

  她常说,只要不把儿媳当外人,就没有处不好的婆媳关系。自大儿子结婚10余年来,她待儿媳如己出,视孙辈如珍珠,成为村里公认的好婆婆。二儿子结婚两年多来,她和两个儿媳三人之间关系亲密,两个儿媳也情同姐妹。每到节假日,她都会召集儿媳们一起上街买菜,共同做上一桌饭菜,让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吃饭、聊天,消除彼此隔阂。自从二儿媳怀孕生子一年多来,她便搬到二儿子家居住,尽力帮助儿媳。她常说,自己只要能把家里操持好,让儿子、儿媳安心工作,让孙辈儿健康成长就心满意足了。

  B16.张然,女,汉族,1935年4月出生,小学文化,扶沟县韭园镇李集村村民。

  她勤俭持家,善良淳朴,有两个儿媳,婆媳关系相处十分融洽,是全村公认的好婆婆。大儿媳有经济头脑,想承包土地种植中药材,她了解情况后,就做儿媳的坚强后盾,承揽了家里的一切家务,鼓励大儿媳“只要认准了就放心去干,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你只管干好地里的活就好了。”小儿子、儿媳住在城区,平时工作很辛苦,每次回家她都会做些他们爱吃的东西,走的时候也总是装好多东西让她们带走。儿子儿媳发生争执时,她总是先责骂儿子,替儿媳做主。

  B17.胡桂英,女,汉族,1948年10月出生,小学文化,商水县胡吉镇西胡村村民。

  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婆媳关系相处融洽。她认为做个好婆婆不难,只要不把儿媳当外人,用心疼爱,真心包容,家庭就会和谐美满。儿子、儿媳工作回来时,她鼓励和支持他们,家里的活都承担下来,让他们专心工作。她和儿媳从没红过脸,儿子、儿媳偶尔发生矛盾,她从不偏袒儿子,等双方心平气和后,再问清原因,与其谈心、解疙瘩。她一向把儿媳当亲闺女看待,儿媳对她也很孝顺,逢年过节,都给老人买点补品,送件新衣服。

  B18.袁月花,女,汉族,1965年2月出生,小学文化,商水县平店乡半河桥村村民。

  生活中,她省吃俭用,勤俭持家,孩子长大成家后,她经常教育晚辈要学会过日子,不能大手大脚。她一直把儿媳王艳丽当作亲闺女对待,儿媳也跟着她养成了勤俭持家、和睦邻里的好家风。她和儿媳经常说贴心话,从没红过脸、吵过嘴,婆媳关系相处融洽胜似亲娘俩。她积极给儿媳做好示范,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儿媳,在她们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在她们遇到困扰时给予支持,在她们生病时急着寻医求药。儿媳坐月子时,她想尽办法给儿媳做好吃的,把孙子抚养得健健康康的,一家人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B19.郭凤华,女,汉族,1966年1月出生,中专文化,中共党员,商水县白寺镇北岳行政村党支部书记。

  她视儿媳如己出,赶上农忙季节,就一手抱着孙子,一手在厨房做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她与儿媳和睦相处主要靠彼此宽容,平时尽量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年轻人,和儿媳相处几年从未红过脸。她常告诫儿子不准欺负儿媳,自己也像对待自家闺女一样对待她。她担任村支书期间,对村里的孤寡老人、孤儿,逢年过节都会一一走访,挨家去看一遍,给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多年来,她通情达理、持家有方,爱护晚辈、邻里和睦的事迹广为乡邻所称道。

  B20.郭现荣,女,汉族,1943年6月出生,初中文化,淮阳县新站镇关屯行政村村民。

  她是通情达理、勤劳能干、朴实善良、待儿媳似亲生的好婆婆。她甘做媳妇的生活导师,由于两个儿媳都是大学毕业生,生活能力差,她就手把手教儿媳做饭,常教导儿媳“女人都应该学会做家务,做饭是最基本的本事”、“人这一辈子要学会忍耐和忍让”等一些做人的道理。小儿媳忙于上班,她便不辞辛苦接送孙子上学、洗衣做饭。她常怀恻隐之心,看到谁家有困难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即便是大街上流浪的精神病人她也会施以爱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 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项城新闻
   第05版:西华新闻
   第06版:沙颍文艺
   第07版:公 告
   第08版:时事新闻
沙颍文艺
女兵成长的青春叙事
岁末抒怀
新年(外一首)
希望·梦想
周口市“乡村好媳妇”“乡村好婆婆”评选结果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