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人民法院一份裁判文书成了“另类网红”,原因令人啼笑皆非。这份裁判文书只有一页纸,却出现七处书写差错,包括地名、姓名、性别等。有网友评论道:“细微之处见作风,该法院工作人员的作风该狠抓了。”
诚然如是。或许个别党员干部认为,工作中只要把握大局就好,出现小差错无关紧要,毕竟人无完人;上班时串串门、聊聊天、玩玩手机、嗑嗑瓜子等无可厚非,又不是随时都有事情处理。再加上很多刚性的制度约束也多是“管大不管小”,久而久之,有些人在思想上就放松了,在行为上也失态了,对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不良作风也见怪不怪了。
殊不知,那些细微处的不良作风,虽然相较于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行为,算不上性质十分恶劣的大问题,但也在无形中侵蚀着干部队伍的优良作风。换言之,小节不注意终将坏大事。不妨细想一下,如果工作中不注意小节,一旦疏忽大意,造成严重后果,便会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损害,更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党员的形象,其危害亦不容小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等一系列廉政新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管住了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乃至节日交往的细节,更在于抓住了干部作风最易“跑冒滴漏”的关键点,让广大党员干部明白“抓小节就是立大德”。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是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时刻反省自己,用严谨的作风要求自己,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作风建设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毕竟,只有时时刻刻做到防微杜渐,才能扫清作风建设的死角、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