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春
今天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选择5月12日,是为纪念震惊全人类的5·12汶川大地震。一年前的今天,8万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遥望他们的在天之灵,我们不只是追思、哀悼,更要学会在灾难面前,活得更好。如果我们的民族少受伤害,我们的国家岁岁安康,8万多同胞的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
灾害面前少受伤害,谈何容易。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莫说几千年几百年来,资料显示,仅1949年以来,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上千亿元,受灾人口年均超过两亿。更为可怕的是,巨灾发生频率和造成的损失程度不断上升。2008年我国因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547.5亿元,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与自然灾害搏斗,付出巨大代价。但是直到今天,相当一部分人对自然灾害仍有糊涂认识。最典型的如:听天由命,认为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又如:冒险蛮干,自以为是自然的主人,人为地引发更大灾害,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无数惨痛教训告诉我们,灾难带来的损失,有的源于灾害本身,不可避免,但可减轻;有的发端于人类的不正当防范,灾情本可避免或减轻。既然自然灾害不能避免,我们就应理性待之,科学待之。只有防灾减灾,才能顺应自然规律;也只有防灾减灾,才能尊重生命,减轻损失。
防灾减灾,我们“缺课”太多。设立“防灾减灾日”的目的就是要为我们“补课”。针对不同宣传教育对象,向公众普及灾害常识、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全面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防灾减灾,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实践,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防灾救灾,可为我们民族铺设美好的未来,也是对5·12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