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一年,所有的人都朝着那个方向不时张望。地震让人们看见生离死别,也看见了心手相牵。
记者随市建委的同志一起走进四川江油市时,已经是5月8日的下午2时。当看见街道两旁整洁有序,一座座设计新颖的房屋拔地而起时,我们悬着的心顿时落下大半。大家匆匆吃完午饭,就直奔我市过渡安置房援建点——距离江油市100多公里的安县塔水镇“周口小区”。
1鲜花 能抚平心中的悲痛
进入“周口小区”,迎面看到整洁而宽阔的水泥路上三三两两的居民在聊天,孩子在大人身旁嬉笑玩耍……听说我们是从周口来的,想了解一下村民现在的生活情况,居民十分热情地围了过来,他们对我们说:“谢谢你们,谢谢周口人民,这个小区环境好,厨房、卫生间、洗澡间布局合理,比其他的小区舒适方便。特别是为小区居民修建的一条灌溉用的水渠,就连附近小区的居民也跟着受益了。”小区救助儿童会志愿者杜世美还告诉我们,小区内现在居住有1330多人,5岁以下儿童89人,大部分是安县茶坪乡千佛村的村民。千佛村是安县受灾最重的一个村,距离塔水镇70多公里,地震中原有的田地几乎全部被毁。
正在家门口整理菜园的陈开碧一边拔草,一边用四川话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她家玩。这时记者才留意到,在安置房的两旁,除了居民晾晒的衣服外,还有他们自己开辟的菜园、花园。居民罗中建告诉我们,周口建的房屋里面加了两道梁,与其他板房相比更结实、坚固一些,而且两排房子之间间隔宽敞,他们不仅可以种点菜,还可以种点花。现在每天看看花、看看草就不再去想那些让人痛苦的事了,心情会好很多,也有家的感觉了。
2援助 让我们学会了坚强
“努力学习,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周口的叔叔阿姨会惦记你们。”这是市委书记毛超峰去年到西屏中学时为孩子们写下的。带着对灾区孩子的关心,我们再次踏上去西屏中学的路。
车刚刚驶进西屏中学,就听见琅琅读书声。目前学校有700多名学生上课。在学校校长的带领下,看过孩子们上课的地方,我们来到正在紧锣密鼓修建的新教学楼前。学校的综合实验楼和教师周转房为我市援建项目。据工程负责人介绍,工程虽然是今年4月份才开工,但工程进度很快,7月份主体工程就能完工,不影响学生秋季入学时使用。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陆陆续续从教室里走出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去年那种茫然和惊惧的表情荡然无存。几个学生在校园内叫着跑着,显现着他们应有的活跃和快乐。这时,一个女孩拉着她的同学走到我们面前问:“叔叔,王伯伯怎么没来?”随行的市建委的李刚在回答了女孩的提问后告诉记者,女孩名叫金红霞,我市在对西屏实施援建初期,他们单位的王俊林作为第一批工作人员来到这里。在一次勘察过程中,王俊林发现了在倒塌房屋前带弟弟玩的金红霞,当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他把自己带的吃的用的全部送给了她。
在与金红霞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她现在是西屏中学三年级的学生,地震中她家的房屋全部倒塌,所幸没有人员伤亡。“感谢河南!感谢周口!是大家的援助让我们懂得感恩,学会坚强。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听着金红霞真挚的话语,看着她朝气蓬勃的脸庞,记者内心充满希望,有这么多善良的人们在关注灾区,灾区一定能用爱筑起一条希望之路。金红霞还悄悄地告诉记者,将来她要报考郑大,到河南去上大学。
3“这里”永远记得你们的好
记者前往西屏乡和大堰乡的采访过程中,所到之处,都是一派繁忙的建设场景。在西屏乡新石村周口新村居民点,一幢幢绿顶白墙的小洋房沿着新修的水泥路一字儿排开,十分气派。在村里干了3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肖坤宇告诉我们,现在全村95%以上的群众已经搬到了居民点,有80%的群众已经建好了新房。西屏乡的集中建设和安置模式已经成为绵阳市的效法模式。翠绿的树,盛开的花,掩映着四川民居风格的农家小楼,衬着青瓦白墙,犹如一幅优美和谐的画卷。“春节前,我们就搬进了新房,全家在新房里过了一个热闹年。”大堰乡开化村居民曾顺谊对记者说,“这多亏了河南周口的援建者,如果不是他们尽心尽力地帮我们选址、规划、设计,还特地送给我们重建补助款,我们的房子别说修得这么漂亮,可能到现在都还没修好。感谢你们,这里永远记得你们的好。”
大堰乡乡长林勇告诉记者,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大堰乡在周口市的援助下,因地制宜,在东山相对集中安置农户32户。周口市在大堰乡援建的第一批项目共6个,总投资1080万元,今年年底项目全部建成。第二批项目3个,总投资1000万元,目前也已进入施工设计审核阶段。据了解,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先恢复后发展和边恢复边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我市相继投入2640万元资金,支持灾区11个重建项目,包括两乡3年重建规划和当前关系民生的农民住房,学生上学,群众饮水、就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造等。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部分项目已经竣工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