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
地震后北川县陈家坝出现了很多单亲家庭,很长时间内大家聚在一起说地震,说一会,哭一会,再互相安慰。慢慢地,大家都知道要开始新生活,原来熟悉的人就走到一起。恋爱很简单,一句话“我们一起过吧”,两家就合成了一家。据官方统计,汶川地震造成北川全县1.5万多人死亡,4000多人失踪,直接导致约2000个家庭解体。爱情是最好的疗伤药。经历了巨大灾难的他们勇敢地牵手。但一切并非那么容易,在今后的岁月中他们将如何相扶相依?矛盾交织的新家庭如何慰藉受伤的心?
按家庭重组的3种模式,我们选取3对新人,试着走近他们,读懂他们。
他娶了弟媳
人物:邓正勋 郭洁翠
上世纪50年代生人,都是陈家坝四坪村人。
重组模式:家庭内部结合
家被埋了丈夫儿子全没了
郭洁翠的家在九龙坡阳山的半山腰上。地震中,九龙坡阳山山体滑坡,房子被深埋100余米。
地震时,她在北川贯岭乡建筑工地上帮人做饭。5月13日黄昏,她冒险回到家,空对一片废墟。
丈夫邓正军,儿子邓天贵,未过门的儿媳,全部遇难。
当晚,郭洁翠昏倒在蒙蒙细雨中,乡邻把她背下了山。
5月25日,在绵阳九洲体育馆里,嫁到邻县的女儿找到她,母女俩抱头痛哭。
3天后,丈夫的哥哥邓正勋从新疆返回陈家坝。他托乡邻给她带话:“快点回来,政府发的救灾粮、救灾衣,都被泡坏了。”
郭洁翠急忙返乡,但发现,救灾物资都被邓正勋保管得很好。
邓正勋说,骗她回来是为了娶她。
他对弟媳说:后半辈子我陪你
24年前,亲戚把郭洁翠介绍给邓正勋。相亲时,她却看中了弟弟邓正军。
郭洁翠和邓正军结婚后,邓正勋外出打工。一去就是24年,先后辗转于山西、新疆,一直没有找对象。
见郭洁翠平安回乡,邓正勋十分高兴。他忙前忙后,极力挽留郭洁翠留在陈家坝。
24年后,邓正勋决定把握机会。好几次,他对郭洁翠说:“家已散了,后半辈子我陪你。”
郭洁翠不答应,二人年少时没做成夫妻,年纪大了,也就没必要,别人会笑话。
但郭洁翠的女儿极力赞成这桩婚姻。女儿说:“合家后,你们互相在山里有个照应,我出门在外也才放心。”
今年3月17日,郭洁翠终于答应了邓正勋,二人领了结婚证。
4月2日,清明前夕,天空飘着细雨。二人怀揣结婚证,返回老家那片废墟下,燃起香烛,拜祭不幸的亲人。
油菜花黄过了两季,废墟上已长起青草。郭洁翠含泪点燃纸钱,告诉死去的丈夫,地震后,为找他的遗体,从这个废墟转到那块废墟,从这个山头爬到那个山头,心意已尽。“现在和大哥结婚了,希望你不要怪。”
邓正勋向着弟弟被埋的方向承诺:照顾好郭洁翠,善待侄女。
新生活温暖甜蜜
地震后,百废待兴,头绪繁复。陈家坝重建规划多变,乡民帐篷需要不定期挪移。男人们便在邻县打短工,随时返回搬家。
4月18日,他们又搬到红岩村新安置点。
中午时分,上百家临时过渡棚里,飘出了饭菜香味。郭洁翠往灶里添柴煮饭。
吃完饭,邓正勋抹抹嘴,说是去邻乡的林场砍树,每天70元。
黄昏时分,邓正勋从棚屋间钻了出来。“我舍不得走。”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郭洁翠说,等新房盖好,二人再补办喜酒。
他们打算先试婚
人物:张启德 罗小蓉
上世纪70年代生人。都是陈家坝乡龙湾村人。
重组模式:就近结合。
家里没男人晚上不敢合眼
陈家坝乡南北狭长,310省道逶迤通过。地震后,场镇毁坏殆尽。省道经双堰村处,则成了新街。
走进新街,左边第三间铺子是罗小蓉的音像店,20多平方米。除租卖影碟,罗小蓉还卖布鞋,都是她自己缝的。
“我找老张,真的不是为了别的什么。”罗小蓉一本正经地解释,引得旁人不怀好意地笑。
“当时就是害怕,想找个人依靠一下。”罗小蓉说,地震后,帐篷里没有电,天又下着大雨,家里没有一个男人,晚上不敢合眼。
“但我是有原则的。”罗小蓉说,自己是灾后100天祭奠亡夫之后,才找了同村的张启德。
这种依循“就近原则”的择偶,北川关怀办官员认为很正常,也很正确。因为双方彼此了解,容易沟通,在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无甚差别,在日后的生活中可以相互照应。
与其将来又离不如先试婚
地震前,罗小蓉与丈夫在陈家坝小学里开了一家杂货店。地震中,丈夫被山掩埋,在绵阳读初中的女儿无恙。
张启德,高大壮实,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对于以前的家庭,他只会说上只言片语。“好好过日子”,是他的口头禅。
地震前,张启德跟陈家坝大多数男人一样,在山西挖煤。地震中,妻子与幼女遇难。念五年级的儿子逃过一劫,陈家坝中心小学在地震中零伤亡。
“我们性格合不来。”罗小蓉说,二人原是一个村的,认识但不熟。灾后经人介绍,想想对方还不错,就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结合方式在灾区最具普遍性。地震后陈家坝出现了很多的单亲家庭,很长时间内大家聚在一起说地震,说一会,哭一会,再互相安慰。慢慢地,大家都知道要开始新生活,原来熟悉的人就走到一起。恋爱很简单,一句话“我们一起过吧”,两家就合成了一家。
“我们没有领证。”罗小蓉直言不讳,重组家庭有很多问题。
对于不领证的重组家庭,村民表示理解,“先耍耍嘛,合适就一起过”。乡干部们则认为,丧偶双方心理遭受了巨大创伤。领证后发现合不来,再离婚,又添新伤。“还不如先试婚一段时间。”
各存各的钱,各还各的债
张启德的儿子见了罗小蓉,喊“娘娘”,目光望着别处。
“我不会让他喊我妈妈。”罗小蓉说,血缘关系无法取代,自己女儿见了张启德,也只是喊叔叔。
说起女儿,是罗小蓉最开心的时候。但她发现,女儿变了,总是闷闷不乐。她与张启德重组家庭后,女儿就不爱回家,“说是没有家的感觉。”
“组合家庭不可能像原先的家一样。”罗小蓉看了许多相关报道,只得这样开导女儿。她明白,子女的认同与否,是决定重组家庭成败的主要原因,单亲家庭最顾忌的就是子女的感情问题。
每卖出一张碟片,罗小蓉都要记在本子上。现在,她与张启德经济分开。
他们重组前已把财产问题谈清,各自债务由各自偿还。各自存款,最后属于各自子女。
专家认为,家庭财产问题,亲子女和继子女关系问题,都会对重组家庭的状况产生巨大影响。所以,政府部门需要做很多事情,法律服务工作者、心理服务者需要做很多事情。
女志愿者嫁给农家汉
人物:赵兴武 隋晓雪
上世纪70年代生人。
重组模式:与外地人结合。
嫁他是想为灾区多做事
赵兴武,35岁。几年前,赵妻带着积蓄和儿子跟别的男人跑了。他与父母一起过,通常在建筑工地上揽活,闲时就在陈家坝街上用摩托搭客。
地震时,赵兴武在邻县建筑工地干活,父母在地里劳作,3个人都侥幸活命。
隋晓雪从未透露自己年龄。她自述家族显赫,父母都是高工,住在天津市和平区最豪华的公寓里。她曾是外企高管。
“我不是一个看重钱财的人,看重的只是感情。”隋晓雪说,她不愿太过张扬,嫁给赵兴武只想为灾区多做好事。
陈家坝街头贴有许多征婚启事,包括一些外地人。当地官员说,地震后,除了试婚的方式外,还有很多外地人打来电话,希望在此找对象。
但面对这类陌生情缘,村民们似乎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去年6月18日,隋晓雪到陈家坝做志愿者,与赵兴武相识。
她说,他对她展开了追求。去年10月1日,隋晓雪从陈家坝坐车去江油,回天津参加妹妹的婚礼。赵兴武以为隋晓雪要离开陈家坝,开着摩托车追了上去。
后来在电视台节目中,隋晓雪说,“这种真爷们儿风格很动人,城里男人没有。”
隋晓雪说,他们的爱情遭遇许多流言飞语,她不会出面澄清,只是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赵兴武的爱情。
她把板房布置得很豪华
二人尚未领证。
赵兴武说,先婚礼后补证在北川很普遍,大家都接受。
隋晓雪则称,赵兴武户口本上前妻的户口没迁出,一个户口本上两个女人,那算啥?
他们家板房前有台空调,这成为寻找隋晓雪的标识。陈家坝人都说,隋晓雪有钱。
去年12月15日,隋晓雪把天津的家具、电器和日常用品全部托运到陈家坝,其中包括上好的实木家具以及空调和抽油烟机。
很多村民跑来看热闹。不足40平方米的过渡房,被她布置得温馨浪漫,大红色的床罩,粉色的纱帘,桌上放有红酒。
在陈家坝,村民只知赵兴武老婆叫“晓雪”,其余一概不知。
“我就是一农民,上无片瓦下无寸地,吃亏又能吃到哪里?”有人怀疑隋晓雪的动机,他这样解释。
晚上8时许,陈家坝新街就已是一片沉寂,零星泛起几点灯光。“咱是从大城市出来的,你说能习惯吗?”隋晓雪说。
对于跨地区结合,当地政府态度审慎。有关官员表示,最担忧灾区群众受到伤害,在震中丧偶本就很痛苦,若在家庭重组中上当受骗,无异于雪上加霜。
重组家庭3种模式
家族内部结合:在匆忙的结合之中,呈现出很多新型的伦理关系,比如和亡妻的妹妹结合,或是和亡夫的哥哥联姻。
本地人就近结合:因为双方彼此了解,容易沟通,在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无甚差别,在日后的生活中可以相互照应。
外地人与本地人结合:庞大的死亡数字使震后的北川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因此吸引了全国各地一些未婚、丧偶男女的目光。
重组家庭需要多关爱
专家认为,地震后重组家庭,往往是出自各种复杂的需求。这种需求随着时间流逝会逐渐减弱,而对方与自己人生观是否相符、性格是否相投等问题就会浮现。唐山地震中共1.5万多家庭破裂。重组后,有20%相当稳定,有20%最后还是分离了,50%到60%处在一种既不十分和谐但也能维持的状态。
专家说,应给这些勇敢牵手的人更多关爱和祝福。
(据《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