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王俊祥
本报讯 “今年高考不让戴手表进场,为什么要实行这个政策?”今年高考的相关政策经本报报道后,一些考生和家长对此项规定表示不解。昨天,市招办解释了个中原因。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在考场作弊的手段更加隐蔽化,别说手表,即使小小的一块橡皮都有可能成为一种接收信号的作弊工具。
市招办有关人士介绍,如今国家级考试中出现的作弊现象花样繁多,手表、橡皮、签字笔、钢笔纷纷“加入”作弊大军的行列。在最近两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我市查获了携带无线耳麦接收答案的考生。去年郑州市研究生考试某一考点,就查获23名考生携带手表或无线电信号接收器。“这种手表外观上与普通手表没有两样,几乎看不出异常,但戴上专用的眼镜,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手表接收的信息了。类似的装置还可以伪装成橡皮等”。鉴于这种情况,我市规定考生不得将手表等计时装置带进考场。但是请考生放心,所有考场都配有挂钟,方便考生掌握时间。
据技术人员分析,利用通讯工具串通作弊往往需要内外勾结,从目前发现的作弊手段看,在考点外围一般都有接应设备和人员。为应对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舞弊,我市今年继续在考点考场组织无线信号屏蔽器、金属探测器上场“应战”。同时派出专门力量对使用无线耳麦、扣式无线摄像头、橡皮接收器等科技产品作弊新动向实施全天候监控,配合公安机关及时发现、处理可疑人员、车辆和装备。
“今年全市所有考场要全部配置无线电信号屏蔽设备。”一位市领导日前在部署高考考务工作时着重强调,哪个县如因投入经费不到位造成不能正常使用屏蔽器的,县长要负责任。
记者还了解到,我市为预防监考环节出现作弊漏洞,将加强对监考员的管理,高考期间对所有监考员实行封闭管理,以县为单位,统一组织监考员集中食宿,禁止监考员与外界联系,手机、固定电话等通讯工具一律禁止使用,临时随机安排监考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