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高洪驰
人物档案:康海燕,西华县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2008年5月,作为共青团中央组织的心理咨询团志愿者赴汶川灾区,为灾区学生做心理辅导。
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即将来临,记者不断接到许多应试考生家长的电话,反映学生“心理焦虑、晚上睡不熟、心理压力大”等问题,请求记者帮助想想办法。近日,记者(以下简称记)采访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康海燕(以下简称康)。
记:康老师,随着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的来临,许多考生的焦虑症越来越明显,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你能谈谈这些问题的表现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吗?
康:学生出现轻微的焦虑心理产生一些压力是正常现象,只要进行适当调节并不影响考试。但是心理压力过大、焦虑情绪太强,以至于昼夜难眠,这样的话就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些情况可以分为:莫名的内心不安和恐惧、心理严重紧张、身体紧张等,这些可以通称为考试焦虑症。严重的考试焦虑症还能够引起一系列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比方说学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记忆困难等情况,而且通常伴有头痛、紧张、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严重者还会出现心悸、呕吐、四肢乏力、手脚发麻等症状,有些学生出现焦虑是一过性的,即在考试前表现出焦虑不安的症状,一旦进入考场,这些症状完全消失;有些是完全性的,即在高考前很长一段时间内直到高考结束,一直处于一种焦虑、紧张的状态之中,经常失眠、多梦等,这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和高考成绩,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消极的自我观念和不良的条件反射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主要原因有:一、对考试结果和预期估计过高形成压力。表现为学生对考试成绩过度的担忧,害怕考试成绩不理想,越担心越紧张,从而引起紧张感;二、自我期望值过高。目标定得过高,与现实学习水平之间有一定的差距,自我水平超过实际水平,而导致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三、消极的自我体验引起条件反射。因为学生准备不充分,气氛过于紧张,每遇到难题就产生紧张感和焦虑感,使这些消极体验成为一种信号,形成一种消极的条件反射,成为一种稳定的行为反应。表现为孤独感,自卑,自负,满足就自我肯定、信心十足,不满足就垂头丧气、自我否定。四、自信心不足。考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因而在考试时担心失败,害怕失败,结果越担心越害怕,心情越紧张等。
记: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考生如何在短时间内消除焦虑、缓解心理压力呢?
康:家长、老师要帮助心理压力较大、患有焦虑症的考生,分析产生压力和焦虑的原因,尽快消除产生焦虑的外因,考生本身要切合实际,放弃过高的自我要求,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尽量避免与别人比较,把握自己,增强自信心;对困扰自己的疑问,例如“我的成绩总是没有别人好”等进行自我反驳,通过口头或书面给自己打气,增强自信心,自信心提高了,紧张焦虑情绪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战胜挫折,用轻松心态去学习,对别人的看法不必多加注意,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通过努力提高自己,战胜考试焦虑。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适度的紧张状态不仅能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警惕性,保持注意力集中,还能够有效调动身体的能量,使学生能够有充沛的精力完成学习任务,并有助于保持大脑足够的兴奋性,促进大脑的记忆效率。只要学生把心态调整好,就能够从容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祝愿各位考生都能够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