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武安期间,邓小平、卓琳夫妇与长女邓林、长子邓朴方合影
2009年7月29日12时30分,卓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和邓小平一样,卓琳也留下了这样的遗愿:遗体和角膜捐献出来,骨灰撒入大海,她要在大海深处和邓小平重逢。
70年前那个秋天,35岁的邓小平和23岁的卓琳在延安相识。这两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人的生命,从此开始联系在了一起。在此后的58年间,他们辗转于全国各地,经历炮火洗礼,饱尝境遇沉浮,但始终陪伴在彼此身边。邓小平去世后,卓琳带着对丈夫的眷恋,又独自生活了12年。她离去时,和丈夫一样也是93岁。
第1个家:陕北窑洞
1939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在延安杨家岭毛泽东的黄土窑洞前,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的邓小平,结束了6年的单身生活,和刚来延安不久的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卓琳结婚。
在此之前,卓琳曾两次拒绝邓小平的求婚。她生前曾回忆说:“他(邓小平)是从前方回来的,和邓发住在一个窑洞里。我在公安部工作,他们经常到公安部来……他大概在那个时候就对我有意了,但我不知道。他就找跟我一块儿到延安的一位女朋友,让女朋友来跟我谈,说他想跟我结婚,问我同不同意。那位女朋友和我谈了两次,我不愿意。”
当时延安的男性多是工农干部,卓琳不敢同这些人谈情说爱。“我不是看不起他们,而是怕他们没有知识,跟他们说不到一块儿。”后来,邓小平两次主动找上门来。卓琳听了他的有关情况和理想后,觉得他还不错,是个知识分子。“我想,反正早晚都得结婚,那个时候自己已经23岁了。我说算了吧,凑合吧。”
第2个家:太行山沟坎
婚后不久,卓琳就跟随邓小平一同赶到了抗日前线太行山。邓小平回到设在辽县(今左权县)西河头村的一二九师师部。卓琳则留在麻田八路军总部,担任妇女训练班队长。那段时间,只有邓小平到八路军总部开会时,夫妻俩才能见上一面。卓琳非常想念丈夫,一次,她问邓小平:“你回去以后可以给我写信吗?”邓小平反问:“写什么呀?”卓琳说:“就写写你每天都干了什么,还有写写……”卓琳的话还没说完,小平就痛快地答道:“要得!我让秘书写个底稿,印上十几份,每月寄给你一份。”听到邓小平这样回答,卓琳只好说:“那还是算了吧。”
第3个家:武安山区
1945年12月,“刘邓大军”离开驻扎了5年的太行山,把司令部迁至河北省武安县。邓小平和卓琳把3个孩子接到了身边,全家5口人第一次团聚。
接下来的3年解放战争期间,邓小平极少再有机会和家人团聚。当他和刘伯承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陇海路南北先后9次与国民党军较量,九战九捷打出“刘邓大军”的赫赫威名之时,卓琳和其他高级干部的家属们,随着战线推进不断地搬家。每天早上天未亮,大人们就要把孩子们叫起来,给迷迷糊糊、还没睁开眼的他们穿上衣服,然后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随便给孩子们塞上几口饭。一群妇孺就这样从河北走到南京,最后到了上海。
第4个家:山城重庆
1949年10月,出席开国大典后,邓小平和刘伯承率部踏上了解放大西南的征程。卓琳提出了要求:“你们老是把我们‘丢’下不管不行!这次我一定要跟着你去。我是共产党员,你砍我的头我都得跟你去。”
鉴于当时的军情没有以往那样危急,邓小平同意了卓琳的要求,让她带着孩子们跟他一同进军大西南。卓琳看到领导干部们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她主动申请创办了重庆曾家岩人民子弟小学,并亲自担任校长。她不仅安排设计课程,师资不够时还亲自讲课,教高年级的语文、数学和音乐课。
第5个家:中南海小屋
1952年,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7月1日,邓小平一家离开四川赶赴北京。
邓小平对卓琳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言行要谨慎。”于是,卓琳成了邓小平的秘书。
第6个家:江西阁楼
1969年10月,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劳动,卓琳随他而去。和他们同行的还有夏伯根。10月26日,在江西省新建县的一幢两层阁楼里,3位老人开始了谪居生活。
每天上午,邓小平和卓琳一起步行半小时到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邓小平的工作是钳工,卓琳身体不好,厂里就安排她和女工们一起洗线圈。
在家中,3位老人根据各自的身体情况进行分工。邓小平虽已65岁,却是家里唯一的壮劳力,重活全由他做,如拖地板、劈木柴、砸煤块等。卓琳年龄最“小”,“只有”53岁,但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只能干一些轻活,如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缝衣服等。夏伯根年近70,但身体不错,厨房里的事全由她负责。3位老人互相帮扶、互相照顾,把下放生活过得很充实。
第7个家:北京东交民巷
1973年3月,邓小平“复出”,全面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然而,1976年,他又一次陷入政治困境,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此后,卓琳陪着邓小平一同搬进了北京东交民巷17号。在与子女音讯隔绝的状态下,两位老人相依为命,开始了又一次禁锢生活。
第8个家:米粮库胡同
1977年,邓小平一家搬进景山后街米粮库胡同的一个普通院子。院子里有两棵松树,枝叶交织,难分彼此。儿女们认为,这两棵树象征着邓小平和卓琳相依相伴。又因两人同属龙,儿女们便为两棵树取名“双龙树”。
直到今天,米粮库胡同的那个院子里,邓小平的办公室仍保留着原貌——书柜里放着他生前爱看的书籍,写字台上摆着孙辈们送给他的礼物,台历则定格在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之日)。每逢邓小平祭日这一天,卓琳和儿女们都会在院子里撒满花瓣,寄托无限的思念。
邓小平去世后,卓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沉浸在绵绵的哀思之中。除了少许重要活动,她很少离开她和邓小平共同生活了20年的位于米粮库胡同的这个院子。
(摘自《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