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箴红 顾玉杰 文/图
11月下旬的柳州分外迷人。尽管北方寒冬来得早,然而岭南还是一派葱绿,温暖如春。应中国报协党报分会第二十二届年会暨全国城市党报社长总编看柳州活动组委会的邀请,记者一行飞赴柳州,来到这片山环水绕、民族风情浓郁的神奇之地。
柳州是一座园林城市。在中国的城市群中,从南到北,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像柳州那样,山与水结合得如此精妙!“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清澈的柳江在柳州市蜿蜒迂回,似乎不舍得离开这片土地;而喀斯特岩溶地貌,又使得这里的山平地突起,嵯峨俊秀,山水相依,山在城中,城在水里。由于柳江曲折,柳州市内仅造型各异的大桥就有17座,而且大桥还在不停地建设。壮阔、大气、秀美的柳州,宛如一个精致的盆景,将一方山水和谐地揽在怀抱。初冬的蓝天和碧水映出江城特有的明媚,眼睛和皮肤都能告诉我们,这是个温柔多雨的地方,与北方的凛冽寒风、雪花纷飞、四季分明截然不同。站在柳江大桥上远眺,满眼的绿在整洁的街道、错落的楼群中穿行,沿江两岸公园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柳州是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确实当之无愧。2008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柳州时称赞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
柳州是一座工业城市。凡是到过柳州的人都认同这样的说法:“在全国山水城市里,工业最强的是柳州;在全国工业城市里,山水最美的是柳州。”的确,柳州不愧是我国西南工业重镇,这里的工业总产值占广西1/4强。汽车、机械、冶金、化工、造纸、制药、建材、纺织等工业门类繁多,人们熟知的通用五菱汽车、两面针牙膏、金嗓子喉宝、花红药业、柳工重机械、柳州钢材等都产在柳州。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蔗糖加工基地。作为全国工业50强城市之一,柳州历来发展工业不忘生态治理,精心打造人类宜居城市。
柳州是一座文化名城。柳州古称龙城,建制于西汉王朝,距今有2100多年的历史。然而在历史上的中原人眼里,柳州是一块蛮荒之地,是古人被充军、流放、贬谪之地。其实这种认知并不全面,柳州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数万年前,柳江人、白莲洞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铸着汉字的铜镜和富有南方特色的铜鼓,真实地记录了2000多年前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在这儿的交汇与融合;迤至唐宋时期,只要说到柳州,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是绝绕不过去的。徜徉在风景宜人的柳侯祠,使人油然生发对历史的感慨。作为刺史的柳宗元,收起乡愁,知命勤济,与龙城结下不解之缘。有后人赞“柳州山水因子厚而生色”。近现代柳州,伏满历史尘烟。这里有胡志明旧居,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美国“飞虎队”柳州抗战旧址等。再看今日柳州,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体操王子李宁、篮坛三分王朱芳雨、歌坛名人韦唯、著名模特甄妮等,都是柳州籍人。俗话说,江山也要名人扶,地域的历史与文化名人相契是柳州的幸运。
柳州是一座旅游名城。柳州距全国山水名城桂林150公里。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柳州山水风光及民族风情更胜桂林一筹。柳州市山水之奇秀自不待言,三江、融水、鹿寨——在柳州1.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尽显48个民族的文化与风情,无论是高雅的文学、神秘的宗教、通俗的山歌,还是民间奇石,共生共绘出这块土地上斑斓的景象和色彩。到过柳州的人都会领略这里的四绝:壮族的歌,苗族的节,瑶族的舞,侗族的桥。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风雨桥和鼓楼世界有名,目前正在全力打造“世界廊桥之乡”。三江程阳风雨桥,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畜分离立交桥,全桥不用一钉一铆,全靠自然衔接,其壮观惊动世界。而桥上桥下、周围的水车、小河、水田、木楼、树草,以及其中生活的侗族人,处处入景,仿佛一幅田园风景画。侗寨的百家宴,酸鱼、酸肉、酸鸭、重阳酒……琳琅满目的侗家美食和侗族姑娘热情的劝酒歌,让每位客人醉在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