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让人又爱又恨的字眼儿。
爱,因为这个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背后,是加分、升学,是一个好前程,好过金牌与荣耀,胜过无边春色;恨,因为它太难,太折磨人,站在塔尖笑傲江湖的就那么几个人,大多数倒在中途。
奥数不再只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背负起教育里很多沉重的元素:考试、升学、淘汰……它好像是学生们精神压力的实际存在,是减负年代里可悲的教育笑话之一。
去年,重庆市教委宣布,将逐渐全面取消各类学科奥赛的升学加分;几个月前,成都公布今年的中考政策,说奥数得奖不加分。一面,是社会对奥数喊打,一面,在最近的新闻里,暑期又是“奥数班悄然兴起”的时候。
奥数究竟有没有错,该不该存在?
听一位奥数老师如何说。
北京人咏鹏,是一位在社会辅导班任教的老师,教小学生奥数。他带过“尖子生”,教过“普通班”,见识过各样的学生和他们那些让人不知怎么评价的家长。孩子们课内外的经历,让他感触良多: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奥数等辅导班疯狂侵占着孩子们的课外生活?是谁,让孩子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孩子们的健康、快乐,跟奥数班、考试和社会,究竟是什么关系?最近,他把这些思考写成了一本书,名为《奥数是个替死鬼》。
在书中,他并不认同社会对奥数的否认。他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你可以不认同咏鹏老师的观点,但听一听来自奥数圈内的声音,才会使得思考更有依据,更趋理性。教育问题,不止奥数一个,但其中总有共性存在,对着奥数张弓搭箭的时候,靶心,未必在奥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