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劲松 实习生 邵冬梅
本报讯 沈丘县沙河北部的多个乡镇,豆田里的蜗牛泛滥成灾,20多万亩大豆受到侵害一事经本报报道后(见昨日本版),引起了市农业局农业专家的重视,他们当即查找资料,研究对策,以解农民的“燃眉之急”。
据市农业局植保站张东良站长介绍,蜗牛属软体动物,畏光怕热,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危害蔬菜、大豆、果树、棉花等多种农作物。蜗牛白天多潜伏不动,夜间出来取食,在湿度大、光线弱的植株基部或叶背面,白天也可取食,阴雨天可整天危害。蜗牛繁殖能力较强,雌雄同体,既可异体受精,也可自体受精繁殖,任何一个个体均能产卵,一个蜗牛一次可产卵50~60粒,一生可产卵200~300粒。
张东良说,由于今年降雨偏多,空气湿度大,利于蜗牛取食、产卵;加上部分农田耕作粗放,秸秆还田率增大,田间、路边、沟渠杂草未及时清除,农民朋友对蜗牛不重视等原因,造成蜗牛虫害在我市部分地方泛滥成灾,并呈逐年加重之势。
对于蜗牛的防治,市农业局植保站农业专家提出农民可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1.人工捕捉——蜗牛危害严重的田地,可以在每天早晨、傍晚或阴天蜗牛活动时,进行捕捉;同时可以利用菜叶、草堆等做诱饵,诱集蜗牛,第二天早晨集中捕捉。人工捕捉蜗牛比较耗费人力,但效果很好。捕捉到的蜗牛,可以放入容器内,上面撒上盐,或直接捏死。死去的蜗牛不能扔在田间地头,以防蜗牛体内的卵继续孵化。2.石灰消毒——傍晚在沟边、地头或农作物周围,撒石灰粉,蜗牛从生石灰上爬过时沾上的一层石灰粉,可使其软体干燥失水死亡。3.农业防治——对土地进行深翻可以直接对蜗牛或蜗牛卵造成物理损伤,直接杀死蜗牛,同时还可以破坏蜗牛的越冬环境,使蜗牛暴露在土壤表面,被晒死或者被天敌啄食;及时中耕除草,特别是在作物苗期、蜗牛产卵期,中耕除草可以显著降低蜗牛密度;由于我省6~9月份是主汛期,降雨集中,致使部分田地积水多、湿度大,这时应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破坏蜗牛的生存环境。4.药剂防治——在蜗牛盛发期,用10%蜗牛敌(多聚乙醛)颗粒剂,于傍晚时均匀撒施在畦面上,或用6%蜗克星拌细土撒施在田间,或将颗粒剂施在植株下部地面,也可选用6%除蜗灵2号防治。对蜗牛重发生田地,隔10~15天再次进行防治,可有效控制蜗牛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