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玥
官老爷,坐衙门,这个办公地点的名字很奇怪,怎么就这么叫了呢?
咱们看电视的古装戏,审案的老爷们大多是文官。不过你相信吗,衙门这个地方,最初和文职一点关系都没有,反倒是和军队有关。
古代的军营,在营门两旁会树立旗帜。这种旗帜一般都很高大。《三国演义》里,曹操手下不是有个猛将叫典韦吗?这个人在正史中也是很牛的。《三国志》里记载过,别人都觉得这种旗帜又长又大,搞不定,但典韦一只手就把它立起来了。
这种旗子为什么这么大呢?因为是表示身份、彰显气势的,会在旗杆上装饰有名贵的物件。用什么呢?经常用象牙。所以这种旗子也叫作“牙旗”。又因为这旗子是放在大门口的呀,所以营门也就叫做“牙门”了。这就是“衙门”最初的名字和由来。
有人问了,那“牙门”是怎么变成“衙门”的?又怎么从军营的营门变成了官署呢?
对于第一个问题,古人的解释是“讹变”,就是这说法传来传去传错了,误把“牙”字做了“衙”。后面这个字,在古代是“排列成行”的意思。根据史料记载,过去有个大官有个习惯,让自己的下属在门外列队集合,然后进见,而这个列队集合的地方,就在“牙门”。既然有列队那么一说,那么从“牙”讹变为“衙”,其实就很好解释了。
而官署被称为“牙门”,可能是从唐代开始的。那时候有个人写过一本《封氏见闻记》,里面提到:最近人们尚武,什么都想和武沾上边,“牙门”不是军营的门吗?所以就借用过来,把公府叫做“公牙”,府门称为“牙门”了。后来再加上字的变化,“衙门”就成为官署的代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