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程文琰
本报讯 “以前这路坑连坑,出一次门相当困难。如今一修好,啥车都可以开过来了,收庄稼卖粮食都方便了。”昨日,走在宽阔的县乡公路上,西华县红花镇农民王铁毛高兴地告诉记者。2007年以来,我市交通部门加大对全市革命老区公路建设的扶持力度,确保村村通、乡乡连、县县畅,老区交通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红花镇杜岗村是1938年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和吴芝圃率领的豫东抗日游击三支队、肖望东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先遣大队会师纪念地。可由于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革命老区乡镇道路网基础设施很不完善,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
2007年,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老区发展的意见》,我市交通部门将发展老区的交通运输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引导、扶持,给予重点倾斜。几年来,市交通部门对全市革命老区的县乡公路路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规划,建立了“乡乡连、县县畅”项目库,确保实现老区乡镇与其他乡镇之间公路的连接通畅。
另外,市交通部门还加大对老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支持和倾斜力度。郸城县白马、南丰等乡镇属革命老区,1939年彭雪枫将军在此开辟豫皖边区淝东革命根据地。为改善这一老区交通条件,市交通部门多方筹资,对在该区域内具有重要通行作用的郭竹园至后马庄公路,按平原三级路标准进行了全线改建。如今,修复后的道路宽了,路面平整了,整条道路焕然一新,农民行路再也不难了。
据了解,2008年以来,全市老区农村公路建设里程达880.8公里,老区中416个村通了柏油路;老区县乡公路改建612.9公里,危桥改造83座。目前,全市所有老区乡镇均通达客运班车,其中通达客运班车的行政村达98%,革命老区交通面貌得到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