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锐评观点
 
 
 
2012年2月10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留守儿童与父母,
咋就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丛晓波

  

  2月2日下午1点,陈宗阳、向东芝夫妇提着大包小包在家门口等车,他们不停地回头张望,希望孩子们能来送送他们。此时气温接近零度,寒风中飘着小雨,但令向东芝更心冷的是,两个孩子对父母的远行没有表现出半点不舍,他们正在家里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

  陈宗阳夫妇只是亿万打工群体中的一个缩影,看着自己亲生儿女那种陌生的眼神,听着儿女问朝夕相处的伯母:“大妈,他们呆在我家怎么还不走?”相信陈宗阳夫妇的心里在滴血……

  由于缺乏家庭温暖,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基本权益难以保障、学习兴趣降低、心理偏激等诸多问题。当一双双纯洁无暇的双眸日渐渗入忧郁和委屈,当稚嫩童音传出冷冰冰的“不想(不爱)爸爸、妈妈”话语,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阵痛,全社会都应该为之战栗。

  为人父母者,没有不希望将孩子带在身边的。据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达2271万名。近年来,关于农民工子弟在城市上学问题,中央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基层政府也做了不少积极有益的探索。在一些打工族聚集的城市,农民工子弟已经能和城里孩子一样,同在一张课桌上学习。遗憾的是,仍有不少地方政府吝惜城镇教育资源,对农民工子弟的上学问题,敷衍塞责,漠然置之。最终,不菲的借读费、择校费,成为阻断打工群体父(母)子(女)团聚的一条天河。

  诚然,农村留守儿童基数太大,一下子全涌入城市,让城市迅速解决其上学问题,也不现实。但是,不能因为困难就得过且过,麻木不仁。毕竟,这2000多万祖国花朵,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将来很可能成为沉重的社会负担。实际上,只要政府多用点心,多站在国家人才大计上思考问题,让留守儿童“问题”少一些,并非难事。

  首先,一些大都市应该将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列为政府工程,在教育资源上多倾斜一下,特事特办,比如兴办专业化、规范化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实施更加优惠的教育政策。同时,在户口、住房、社会保障等多个环节,都要进行配套改革,以此吸引更多的留守儿童走进城市、融入城市。

  其次,对那些暂时还不便跟父母在一块生活的留守儿童,当地政府应该认真贯彻教育部去年12月1日召开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交流会”的精神,“不能寄宿的农村留守儿童要就近入学,不能提供校车服务的地方不能随意撤并学校”。此外,还应该格外重视这个群体的教育帮扶工作,也可以尝试兴办留守儿童学校,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和抚慰,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

  切实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抚养问题,让这个社会充满爱,也许这需要整个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

  社会热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特别策划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县域新闻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国内综览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红尘情爱
   第15版:大众拍客/连载
   第16版:广告
   第17版:健康生活
   第18版:健康之窗
   第19版:健康生活
   第20版:为您服务
   第21版:亲子空间
   第22版:晚晴
   第23版:传统医学
   第24版:亚当/夏娃
留守儿童与父母,
咋就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戒指换教学楼”能否促进微公益兴起
八位爸妈岂能以“贫困”为由“踢皮球”
公务洗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