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彭 慧
实习生 马静梅
本报讯 中心城区综合整治工作已经开展十多天了,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城区面貌在一天天变好。城区的很多商户不出店经营还真不习惯,还有部分人觉得这些天只是暂避一下风头,“不管商户抱什么样的心态,我们只有不断用行动证明。我们劝告违章出店经营者不要心存侥幸,早点看清市政府对于综合治理工作的铁腕和决心,尽早服从管理。”昨日上午,市综合整治领导组有关负责人表示。
目击:少数商户心存侥幸“顶风作案”
昨日9时30分,在重点路段之一、工农路和人民路交叉口,几个常年在此经营的小吃摊点“消失”了,这几天它们的摊主正在家中“静候佳音”。原来,综合执法一大队为这几个摊点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固定经营地点。执法队员们把离此不远的市中心医院南一处空地圈起来作为临时市场,解决了他们多年来没有固定摊点的后顾之忧。
在人民中路,一家卖包子的早餐店把大锅和炉子搬到了人行道上,现蒸现卖。老板说后厨空间太狭窄,摆不下。尽管不情愿,但老板和几名伙计也还是张罗着把热水倒掉,端开铁锅,将炉子抬进屋内。“人行道都快成他家的厨房了,堵得连行人都过不去了。”一些市民见状不满地抱怨,“就该多查几次,他们自然不敢随便乱摆了。”
工农北路的占道经营情况比以前少了许多,不过几家心存侥幸的店铺依然“试探”着将少量杂物、纸箱、广告牌竖立和堆放在店外,执法队员一面不厌其烦地宣传、一面动手帮店家把东西抬进屋内。在真诚感化下,临街很多商户表示理解和愿意配合执法工作,并立即改正自己的违章行为。“现在商家普遍认为只有把商品摆出来才销得好,别人出店经营自己不出店经营仿佛就是吃了大亏。看到你出一尺,他就要出一丈。要想转变这种思想和行为非常困难,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说改就改的,只有不停灌输再灌输,治理加治理,所以城管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一名有着多年执法经验的城管队员说。
部分城管队员费力清除电线杆和墙上的各类“牛皮癣”的同时,其他城管队员则把人行道上乱停乱放的自行车和电动车摆放整齐,“车辆停放无序也是有损市容的一大问题,我们正在引导和纠正,今后非机动车辆统一靠道牙边停放”。
市民:“不看一时成果看长远”
过往市民看到城管部门下大力整改,也纷纷表达了喜悦和忧虑,喜的是环境变好了,忧的是能否持之以恒。市民刘先生说,综合整治活动响应了群众呼声,不过不能只刮一阵风,需要管理单位坚持不懈,把周口这股店外经营的不良习气给彻底刹住。市民李女士说,如果仅仅依靠商户自觉很困难,毕竟提高市民素质是一项长期工程。她到过的很多城市街面上很难看到有人店外经营,只有管理制度健全了,商户自我约束,不敢随意违章。周口店外经营成为普遍现象,就是因为这些违章者存有侥幸心理,暗地里相互攀比,一旦有一户出店经营,其他商户也会效仿跟风,想管好必须得严罚重管。
市综合执法一大队大队长彭森说,上周他们所在辖区的数千家店铺已经陆续接到了各类整改通知书,如人民路市中心医院住院部门前、七一路油田路口、大庆路颍河小区路口、大庆路总商会馆门前等460多个乱点难点。执法队员每到一处,都用心聆听摊贩和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并就部分商户反映的问题及对执法人员一些工作方法的质疑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通过沟通交流,向他们传达市政府对这次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视和决心,让他们看清形势,服从管理进而积极配合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