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委员会和中华高血压杂志联合组成的中国血压测量工作组,历时4年,经过多次召开研讨会和修改,近日公布了《中国血压测量指南》。同时该指南的推广工作正式启动。
“曾经没有血压计的年代,就相当于没有高血压,没有准确的测量血压的方法,同样无法有的放矢。”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在日前公布《中国血压测量指南》时表示,“中国首部血压测量指南是医务人员规范化测量血压的重要依据,对指导公众的血压测量也有重要意义。建议医务人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推广《中国血压测量指南》,开展自测血压进家庭活动,推荐高血压患者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定期测量自己的血压。”
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王文教授介绍,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均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公众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或测量方法不规范。甚至很多高血压患者不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仅凭感觉用药。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高血压患者,如老年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和孕妇等,不但要提防血压骤然升高,也要注意过度降压或血压自身波动等情况下的低血压。因此,有条件的家庭最好能备一个血压计进行自测血压,建议采用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一般不推荐指式、手腕式电子血压计。
诊室血压测量是最常用的血压测量方式,也是目前高血压诊断、评估疗效的传统的基本标准方法。家庭血压测量是广大公众在家庭测量血压,可反映患者清醒状态下的血压,也可鉴别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等,还可帮助评估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是经济的易于操作的血压测量方式,指南建议应积极推广。动态血压测量可观察24小时内的血压变化,检测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等。测量血压较准确,无人为误差。但其价格较贵,一般社区医院无此仪器,目前无法广泛使用。
(张晓莉)
■相关链接
家中测量血压与在医院测量血压差别
通常前者要比后者低大约5mmHg,家里测量的血压135/85mmHg相当于在医院测量的140/90 mmHg。如果不同时间、多次在家中测量的血压≥135/85 mmHg,就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
如果在家中测量的血压偏高,而在医院内测量的血压正常,就称为“隐蔽性高血压”。这部分病人容易被漏诊,需要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期发现真实的血压,来指导临床治疗。
有些人在医院测量的血压偏高,而在家里测量的血压正常,这可能与其紧张、焦虑有关,就称为“白大衣高血压”,这些人需要的是放松,不一定需要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