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锐评观点
 
 
 
2012年7月3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高考状元,不要神化也不要贬低

  □秦淮川

  

  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查阅了1977年到2009年32年来全国的124名高考状元,称“他们一个都没有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

  消息一出,不少网友纷纷感叹,高考状元中看不中用,高考状元一个个只不过是机械的做题机器和考试高手;还有人反思高考状元毫无建树,谁之过?

  在不少人眼中,曾经的高考状元们简直一无是处、一文不值、一无所有。高考状元真的全军覆没了吗?从他们的职业状况上我们能看到,他们中间有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有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有中科院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也有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美国长岛大学教授、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加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还有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法国第戎大学教授……一个个都颇有成就,咋就全军覆没了?难道个个发大财、做大官,才不是全军覆没?难道一个个像马云、马化腾、李彦宏才算有成就?在这里,得插上一句,李彦宏其实也是高考状元,1987年他作为山西省阳泉市高考状元进入北京大学,就读较为冷门的图书情报专业,后出国。

  有人会说,高考状元固然混得不错,但没有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试问,何谓领军人物?领军人物是一个很难量化的模糊概念,难道只有当上院士、获得诺贝尔奖才算领军人物,在大学里做博导、在名校里当教授,就不领军了?所谓“高考状元全军覆没”这样一个命题,实际上蕴含着一种危险的价值观:“有大钱,有大权,才算成功”。

  如果不带有偏见的话,这些高考状元的成材率还是挺高的,起码远远高于非状元。昔日的高考状元能够保持较高水准,就具有正面的导向意义。我们没有必要对高考状元抱有过高期待,也不能规定状元必须成为各自所在行业的佼佼者,要求他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状元。

  对待状元,我们既反对过度炒作,丧失底线的神话高考状元、消费高考状元,也要防止另一种倾向,即全盘否定高考状元,把高考状元贬低得毫无价值。当然,人们之所以贬低、嘲讽高考状元,其醉翁之意不是踩踏高考状元,而是剑指应试教育。应该承认,应试教育有改革之必要,但不能因为对应试教育不满,就否定高考制度,也不能因为高考制度需要改革,就把板子打在高考状元身上。

  当前,炒作高考状元确实已经成了很庸俗的社会现象,应该降降温。同时也应该看到,如果应试教育依然存在,状元热就不可能降温。哪怕是素质教育真正贯彻下去了,只要有考试存在,总会有第一名,就一定有状元。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高考同样有第一名存在。而对于美国不少名校来说,他们录取考生时,并不会只盯着第一名,而是更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这倒值得我们关注。

  中国人的状元情结从没有消失,可以预见的是,短时间内不可能消失。关注高考状元的成才率、职业发展不是坏事。对待状元,我们需要一颗平常心,而不是陷入两种极端。

  社会热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广告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国内综览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财 经
   第15版:周口文化/连载
   第16版:艺苑欣赏
   第17版:时尚消费
   第18版:酒坊/酒韵
   第19版:食尚/美味
   第20版:酒坊/广告
   第21版:时尚家居
   第22版:魅力家居
   第23版:家居/家装
   第24版:建材家饰
对高考状元,不要神化也不要贬低
回归15年
香港不再陌生
如何看警察翻5吨垃圾帮外国人找护照?
“五星”典礼是丢西瓜捡芝麻
主管被调去洗厕所,并无“乙肝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