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马治卫/文 朱海龙/图
“我不想让我娘再到货场扛包挣钱了,这是我学习最大的动力。”项城市花园办事处的袁东明说。
他9岁时开始学做饭
袁东明没有城里孩子的优越感,因为父母没有固定工作,80多岁的奶奶又患有冠心病、老年痴呆等多种疾病,家中经济十分拮据。十几年来,袁东明的父母一直都在为生活而奔波。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长子的袁东明,9岁时一次放学回家,见父母还没有回来,便自己学做饭来分担父母的压力。
他很心疼母亲卖苦力
“结婚、盖房、公婆生病、孩子上学,什么都要钱,实在没有只能借。”在袁东明的母亲张秀珍眼中,这些年一家人一直都在还账。张秀珍说,自从嫁到袁家后,外债就没有还完过。
张秀珍告诉记者,她在货场扛包装车,因为人多活少,她一般每3天轮一回,特殊情况除外。“1袋面50斤,我最多一天能装160袋;方便面最多一天装了2万件。”张秀珍说,每次装完都很累,但为了生活,她不能放弃这份工作。除了装车之外,张秀珍还跑三轮车、卖水果,为了生活,她不敢休息片刻。
母亲的艰辛,袁东明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经常劝母亲不要干了,可张秀珍不同意。
他主动为母亲分担压力
见说不动母亲,于是每次回家只要见母亲不在家,袁东明做好饭后都要去货场替母亲扛包。“娘,我来干,您歇会儿。”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明月当空,袁东明都要替母亲扛一阵,让母亲歇一歇。
“毕业后,就不让娘去扛包了。”袁东明说,没到货场扛过包的人不知道其中的辛苦。抱着“不让娘再扛包”的想法,袁东明主动自我加压学习,这让今年20岁的他如愿考上了大学。
“我物理成绩相对好些,准备学机械制造,能考研尽量考研,等挣到钱,先给娘买身好衣服,再带着娘到外地旅游……”憧憬着未来,袁东明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