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籍上海、如今移民加拿大的作家柯兆龙继他的长篇小说《局里局外》出版并受读者好评之后,又推出了其续篇《情归何处》。两书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日前,“第三次移民浪潮与北美新移民写作暨柯兆龙作品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暨南大学文学院召开。
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炳亮指出,中国当代有非常好的作家,却十分缺乏表现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柯兆龙移民系列作品的价值首先在于为新移民进行文学立传,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当代海外华文文学在第三波移民浪潮上的空白。其次,由于其作品强烈的纪实性,也为研究新移民的历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针对目前海外华文文学的现状,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匡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当代海外华文文学最凸显的一个特点便是它的混血性和跨界性。海外华文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经验书写,它既非外国经验的简单移植,也非中国经验的异化处理。正是出于此种混杂性,所以柯兆龙的作品拥有了其特有的丰盈感。他认为,柯兆龙作品超越了过往移民小说的经典之作《北京人在纽约》,真实、全面地展现了投资移民的生存状态、伦理矛盾及其差异与融合,成功打破了通俗与严肃的文学门槛。但是,作品在处理“我们是谁、我是谁”的小说艺术核心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瑕疵。
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宋剑华则对柯兆龙作品的主题给予了深刻地解析。他认为,两部作品可读性都非常强,语言干净,但相对来说,《情归何处》比《局里局外》更适合改编成影视剧。然而,最让其触动的是两部作品都同时写出了新移民的生存困境,其中萦绕的负罪感、沮丧感和逃离倾向对人们重新认识新移民群体和当代社会文化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洪治纲近年持续关注离散写作的发展趋势,从这个角度出发,他充分肯定了柯兆龙作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他阐述道,书写中国经验的离散写作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反观本土文化的视域,同时这种写作也是作为整体中国经验的延伸带和补充而存在的。在他看来,移民小说的本质就在于它的“寻梦性”,失去了“寻梦性”,文化冲突的展现便不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说,柯兆龙的小说从寻梦开始,继而进入深度交流,最后凸显出海外精英阶层的财富困境与精神境遇。这种“企业家+移民文学”的题材模式之前从未出现,因此柯兆龙的作品为同类小说提供了异质元素,拓展并延伸了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型。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剑晖评价道,以往的移民小说更多的是反映励志的主题,但柯兆龙作品却没有落到此一陈词滥调的窠臼当中,而逐渐自觉地向反思批判层面进行思想潜挖,从而得以超越二元对立的立场,重新审视国家、民族、社会的文化冲突。
(边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