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铁水牛
 
 
 
2013年3月1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爷的绝活
■周涛

  五爷是我们村中辈分最高的人。九十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他是一位农村老艺人。

  惊蛰前夕,我回到久别的村庄。见五爷斜躺在坑边,帽子遮着眼,懒散地晒着太阳。我走上前,喊了声五爷。我每次回家,都会找五爷闲聊。五爷说话很亲切,他没上过学,也没出过远门,我作为村中走出来的大学生,五爷总感到我了不得,见了面总喜欢问这问那。

  五爷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敲得一手好响锣。年轻时,方圆几十里,没有不认识他的。提起当年打响锣,五爷眉宇间多了几分神采,笨拙的口舌也变得健谈。

  讲起响锣的来历,五爷说,据传,清朝乾隆皇帝南巡私访途经此地,周边豫皖官员闻讯聚此接驾,为营造声势迎接乾隆皇帝驾临,当地有名的进士王子由就把锣和舞巧妙地结合起来,精心编排了一套大锣的演奏,组织几十名打锣艺人,用响锣舞来欢迎乾隆皇帝。乾隆皇帝非常高兴,响锣舞也得到了老百姓和官员们的支持和认可。从此,官会响锣就流传下来,以后演变成为老百姓红白喜事时所用,深受群众的喜爱。

  其实响锣打法很简单,技巧很容易掌握,五爷告诉我,传统的响锣,打法有几种,七点锣的节奏慢四快三,九点锣的节奏慢六快三,还有十二点锣、十四点锣、十六点锣和二十四点锣。演员以铜锣为道具,时而打时而舞,并用锣组成各种造型,惟妙惟肖,出神入化。在锣舞中有“二龙戏珠”、“龙摆尾”、“龙翻滚”、“龙盘柱”、“跳龙门”、“天女散花”、“青蛙啃泥”、“张果老倒骑驴”、“寇准背靴”、“二郎担山”、“狮子滚绣球”等多种表演套路,每个套路都形象逼真,具有独特的表演程式和演奏技巧。

  以前,在婚丧嫁娶时,都有响锣表演,配合着唢呐、土三响枪。全村人都围着观看,场面很是壮观。响锣表演的精彩阶段主要是新娘子上花轿后,花轿先用轿杆撑起。花轿是四人抬,前面第一个是抬轿主角,他用快板节凑应和着棒子声先说一段轿歌子。接着就是响锣表演,有双人舞和单人舞,即兴演出,有时配合着抬轿人员的专业舞蹈,场面很喜庆。演完一段后,如果围观的百姓还不尽兴,他们就拦住花轿不让走。这时主家会出来,除了约定的价钱,另外封赏钱。因为是喜事,越热闹越喜庆,主家也很乐意封赏钱,十块八块都行。主家封了赏钱后,就再表演一段,然后花轿才起动。在去男方家的路上,过桥、过十字路口和进庄出庄都有一套专业固定打法。白事打锣有白事的套路,决不能与喜事套路混淆。

  真没想到,打锣还有这么多讲究。然而,随着当今文化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发展,这种民间文艺越来越受冷落,渐渐淡出了舞台。原来村里的红白喜事时,唢呐、土三响枪、响锣是主要娱乐方式,而现在红白喜事基本不用响锣了,因为响锣艺术是和花轿艺术糅合在一起的,如今结婚都是用彩车,响锣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五爷说,老艺人越来越少,年轻人不愿意玩这个,响锣的发展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

  我心中不由得多了份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敬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2013全国两会
   第03版:2013全国两会
   第04版:综合新闻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县域新闻
   第07版:国内综览
   第08版:国内视点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教育资讯
   第15版:铁水牛
   第16版:广告
   第17版:小记者周刊
   第18版:作家摇篮
   第19版:作家摇篮
   第20版:成长课堂
   第21版:成长活动
   第22版:作家摇篮
   第23版:作家摇篮
   第24版:成长园地
布谷声声
三月,女人的故事
五爷的绝活
又到玉兰花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