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最爱看电影了,最远去过十二里外的大冀庄。有的片子已经看了五六遍,只要一听说放电影,还是天没黑就心急火燎地跑到放电影的地方。记得有一次,我们一群十来岁的孩子听说邻村放电影,没顾上吃晚饭就去了。邻村没放电影,一打听才知道是另一个村庄在放电影。我们又去了那个村庄,结果又跑空了。我们怏怏而回。半路上铜铃出了个主意:“既然放映队下乡了,咱们吴台公社二十个大队,总有一个大队放电影吧!我爬到村口的大树上,看哪个地方亮着电灯,亮电灯的地方一定在放电影。”铜铃脱了鞋,爬到大树上后,颤着声兴奋地说:“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方营大队可能在放电影!”像注了兴奋剂一样,我们兴高采烈地向方营大队跑去。近了,更近了,已经听到声音了,已经看到亮光了,已经看到黑压压的人群了。终于气喘吁吁地跑到放电影的场地,我们抬头却看到了银幕上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再见。
其实看了好多场电影,看来看去也只有一二十个片子:《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车轮滚滚》……
片子看了多遍,也就牢牢记住了一些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雷锋、董存瑞、李向阳、王成、潘冬子、李玉和……牢牢记住了一些荡气回肠的台词:“在中国的土地上,绝不允许你们横行霸道。”“为了新中国,前进!”“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牢牢记住了一些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电影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哪怕风雨骤。”“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哪,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
尽管放映电影的场地是露天的,看电影时站得人腰酸腿疼,甚至有时不得不从银幕后面看,但看电影时人们的欢喜程度丝毫不减。记忆里的乡村电影让人感到温暖,感到亲切。在当时物质匮乏的年代,乡村电影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帮助我们认识了真善美,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尽管已经过去几十年了,我眼前还是经常浮现着老电影里的精彩画面,我的耳畔仍然轰响着英雄们掷地有声的话语。
(顾振威 郸城县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