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昨晨表态有深意
美国东部时间8月31日13时50分(北京时间9月1日凌晨1时50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可能对叙利亚进行军事行动发表讲话,宣布确定美国将对叙利亚发起军事打击行动,由他择机下令展开。他同时表示,他将寻求获得美国国会授权进行行动。
美国国会现在正处于夏季休会期,9月9日将复会。奥巴马说国会要员计划就对叙动武一事展开辩论,并举行投票。
分析指出,在对叙动武问题上,奥巴马须连过国会和民意两关。早前已有140名众议员联名“上书”,要求奥巴马下令对叙动武必须获得国会授权,否则就是公然违宪。
此外,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30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美国半数受访民众反对对叙动武,近八成民众要求奥巴马下令动武应获得国会授权,并且有44%的受访民众明确表示不认可奥巴马处理叙问题的方式。
奥巴马的声明意味着美国打击叙利亚的军事行为已经放缓。而最终的结果,也不能保证得到国会的授权。CNN在总统声明结束之后评论:“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人能说,我们能够保证还有这个军事行动。我们都知道,众议院中,共和党占多数,作每个决定都不那么容易。”
阅读
提示
8月31日联合国调查叙化学武器问题真相小组完成实地取证,打包离开大马士革;伊朗议会代表团却前往叙利亚访问。北京时间昨天凌晨,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表示确定要对叙利亚动武,将在9月9日国会复会后寻求获得国会授权动用武力。俄总统普京则要求美方拿出叙政府军使用“化武”的真凭实据。
当地时间8月3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玫瑰园,美国总统奥巴马(前)就叙利亚局势发表讲话。
本月对叙难动武
“铁哥们儿”英国这次不跟随美国
军事打击行动延期。奥巴马说,一旦国会议员回来上班,就组织投票和辩论。而国会的复会时间是9月9日,这意味着至少还有10天的时间,叙利亚的事件不会是最迫切的行动。而接下来的辩论,国会投票也许会是很多轮。这意味着即使最终能够让国会同意奥巴马发出指令,这也是至少会以月计算时间。
军事打击有可能流产。在两党的分化比较严重的今天,任何一个协议的达成都不是很容易。一旦进入投票程序,奥巴马就要作好受挫的准备。一旦国会投出反对票,这个军事打击行动就自然流产了。
军事打击规模很有限。奥巴马一再强调不会重蹈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覆辙,也一再强调这次战争是有限的,目标明确的、小范围的。加上军事打击的延期,即使国会投了赞成票,这次军事打击的规模也可想而知,会是非常有限的。
英国议会投票决定不参与针对叙利亚军事行动的消息连日来震惊英国政坛,同时令英国与美国的同盟关系经受考验。
8月31日,美国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刊文,大呼“英国人不来了!”讽刺英国此举是“退缩”,甚至质疑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的执政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美两国一直保持“特殊关系”,工党籍前首相托尼·布莱尔使这种“特殊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他在任期间反复强调“英美特殊关系”,在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等问题上,充当布什的“铁哥们儿”,全力支持布什。
不少英国政界人士认为,不参与对叙利亚动武意味着英国“自我拉低”国际地位。30日,卡梅伦告诉媒体记者,他希望奥巴马能够予以理解,但不会为此向美方道歉。
米利班德据信是自1956年以来第一位反对政府对外用兵方案的反对党领袖。就英美同盟,他另有一番见解。米利班德30日告诉媒体记者,他认为自己阻止英国卷入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是“替英国人作出正确抉择”。“作为美国盟友并且与美方保持特殊关系,并不意味着做所有美国总统要求你做的事情,”他说,“我们与美国之间会有分歧、会有不同见解,但我们必须从英国本国利益出发。”
普京质问和平奖得主奥巴马
俄罗斯总统新闻局31日公布了普京对叙利亚危局的最新言论,他警告奥巴马“作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决定攻打叙利亚之前,必须要考虑其必然会造成的平民死难。普京是当天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的。
“在我看来,现在奥巴马不是我的同事,也不是美国总统,而是一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普京质问道,“我们要想想,在过去十年里,世界各个地区已有多少次武装冲突与美国有关了?这些冲突最终又有哪一次解决了问题?”
普京指责,对阿富汗、伊拉克等国的武装干预最终都没能平靖局势,没能达成民主,更没有基本的公民和平和公正。他警告:“在决定进行导弹攻打和轰炸之前,必须看到这一切,必须考虑到军事打击必然带来的死难者,其中包括平民。”
普京还警告说,在军事打击之前,美国应当考虑,对叙利亚动武是否会再次有违国际法原则,破坏国际安全系统?“动武是否真的可以加强美国的国际威望?我看未必”。普京呼吁美国在作出决定之前应考虑到,军事干预将明显违背国际社会意愿并破坏国际安全。
休假议员“气坏”英首相
英国媒体8月31日报道,首相卡梅伦提出的军事干预叙利亚冲突动议29日因13票差距遭到否决,至少5名在政府任高级职务的保守党议员可能因休假等原因未能出席投票而遭解职。国际开发大臣贾丝廷·格里宁和外交部官员马克·西蒙兹声称当时正在开会,没有意识到投票已经开始,因此错过机会。不过,这种解释被指责为“不可理解”。报道说,包括联合执政的自由民主党议员和一名首相顾问在内,共有10名在政府任职的执政联盟议员没能参与投票。
事后分析发现,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有30名议员“倒戈”投反对票,另有31名执政联盟议员没有投票,卡梅伦的领导力因此广受质疑。
(据《北京晚报》)
法国充当反叙“急先锋”
叙利亚“化武”调查小组抵达海牙向潘基文口头汇报
联合国调查报告下旬才出炉
法国独立智库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员泰尔特雷说,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法国与美国曾在黎巴嫩问题上联手合作,本世纪也参与了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但法国在没有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参与情况下,高调支持美国对其他国家动武,近几十年来“非常罕见”。2003年,时任总统希拉克公开反对美、英等国以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践踏人权为由对伊拉克动武,使法美关系一度降至冰点。
泰尔特雷说,这次,在英国政府对叙动武提议遭议会反对的情况下,法国却充当了反叙“急先锋”。
叙利亚问题专家拱振喜认为,法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大于英国。在利比亚问题上,法国是先锋,走在美国前面。在叙利亚问题上,法国同样是出于地缘政治利益考虑。法国是中东地区老牌宗主国,在叙利亚拥有一定利益。20世纪80年代黎巴嫩爆发内战,叙利亚军队作为联合国威慑部队在黎巴嫩驻扎10多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黎内战结束后不愿离开。在与黎巴嫩关系密切的传统友邦法国施压下,叙利亚军队撤出黎巴嫩。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内西尔基8月31日说,联合国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调查小组当天抵达荷兰海牙,于9月1日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口头汇报,并在完成样本分析后尽快报告调查结果。有消息称,最终结果或将在9月20日左右揭晓。
内西尔基说,联合国调查小组31日携带在叙利亚境内采集的样本抵达“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总部所在地海牙,今明两天将对样本加以整理,然后移交给欧洲指定的实验室分析。
潘基文与主持调查工作的负责人凯恩的会面结束后,内西尔基表示,“联合国调查小组是唯一有能力用公正、可信的方式进行调查的(组织);任何有关使用化学武器的事实都直接来自于实地收集的证据。”
此外,内西尔基再次驳斥了关于调查小组撤离与西方国家对叙利亚动武之间存在关联的猜测。内西尔基说,认为调查小组撤出叙利亚是为了给军事打击打开一扇窗的报道是荒谬可笑的。
(据《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