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与友人相伴来到济南。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一文让冬天的济南闻名天下。是呀,济南的冬天不像多风的北京,几乎听不到风声;也不像多雾的伦敦,几乎大多时候都能感受到暖暖的阳光抚摸着你,让你不知不觉懒洋洋起来。可别说,清晨的济南却有着冬天特有的干冷和凛冽,刺骨的寒意让还处在朦胧中的你也禁不住立刻就能保持清醒。但是,济南人不畏这寒、也不畏这冷,街头巷尾的地摊上处处升腾的热气让济南人感到丝丝热意,坐下来喝一碗热粥,更是驱走了身上的寒意,暖到了心里。这就是济南的甜沫,让济南人在寒冷中抖擞地踏进滚滚人潮中,奔向新的一天。
甜沫,是济南的大众小吃,几乎家家能做、天天能喝。听其名,似为甜甜的汤汁,冒着层层的白沫。实则不然,此甜沫非但不甜,反而略带咸味和稍稍的辛辣。表面虽有微微的白沫漂浮其上,但更有绿绿的菜叶、红红的花生、黄黄的姜末、白白的粉条不时浮现其中,五颜六色,煞是好看。
甜沫历史悠远。相传明末清初年间,天灾战乱,大批难民涌入济南。一田姓小粥铺经常舍粥赈济,但由于难民众多,一时间捉襟见肘,便在粥内加入大量的菜叶和咸辣调料。灾民端碗盛粥前,见煮粥的大锅内泛着白沫,便亲切地称之为“田沫”。恰有一落难书生饥肠辘辘,食粥后觉得甜美无比,以为“甜沫”。后来书生发迹,来此又喝“甜沫”,却再无丝毫甜意,恍然大悟实为“田沫”,非“甜沫”也。于是题写“甜沫”匾额,并吟诗一首:“错把田沫作沫甜,只因当初历颠连。阅尽人世沧桑味,苦辣之后总是甜。”
甜沫的做法也不难。食材有花生、豇豆、红小豆、菠菜、豆腐皮、粉条等,可谓是五颜六色,营养也蛮丰富的。先将花生、豇豆、红小豆和粉条放入锅中,慢慢煮。然后再放入菠菜和豆腐皮。甜沫不同于一般粥的淡而无味,而是五味俱全。所以要放进食盐、五香粉、胡椒面调味。等水沸了,把刚刚磨出来的玉米面倒进沸水中,慢慢熬,熬得稠稠的、黄澄澄的,还有一缕淡淡的玉米香。第三步放入姜末、葱末等佐料,并放入少许香油使其香气四溢。
早上来一碗热乎乎的甜沫,再来几个外皮酥脆、内瓤柔嫩的油旋(亦是济南的名小吃)或者白白的小笼蒸包,感觉刺骨的冬天清晨也不再那么难熬了。对于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在街头巷尾,从慈祥的大妈那里接过一碗甜沫,嚼着软软的花生米和豇豆,吸着滑滑的粉条,挑着绿绿的菜叶,感觉就似在家中喝着妈妈亲手熬的粥,一股家的温暖瞬时就能驱走浑身的寒意。
这就是济南的甜沫,小小一碗,满含着济南人的善意和淳朴。济南人虽然不善言辞,却将自己的温厚和细心都融入一碗甜沫中,五味俱全,带给人们浓浓的暖意。假如哪天您到济南作客,千万不要忘了尝一尝济南的甜沫!(张伟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