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的任务是什么?第一是采访,第二是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首先讲一讲采访。采访新闻,首先要有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是什么?新闻线索就是新闻苗头,或者叫新闻现象的初步显露。深山里,有人发现了一块铁矿石,循此挖下去,挖出了一座铁矿。这块铁矿石就是这座铁矿的“苗头”、“初步显露”,就是“线索”。采访新闻也是如此,要想采访到好的新闻,首先要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
一位小记者在放学的路上听到某班的同学情不自禁喊道:“啊,今天的考试真快乐!”他抓住这个线索,采访了这些同学和他们的老师。原来,这个班里举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考试:把试卷改成了写有题目的彩色纸条,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题目,答对了大家为他挥动小红旗,答错了还可以选题目。这位小记者据此写出了一篇很好的报道——《快乐考试》。报道写得好,是因为线索发现得好。
怎样才能发现新闻线索呢?这就需要有敏锐的新闻嗅觉。
第一,要注意重大事情的预告。比如,校长宣布准备表扬一批优秀少先队员。这就是新闻线索,可以循此追下去。优秀队员是谁?他们有什么动人事迹?深入采访,就可以写出很好的人物典型报道来。
第二,要注意周围人们的议论。能引起议论的事,一定是大家感兴趣的事,也是尚未被大家了解的事。一位小记者听到有人议论“某某同学被公安局叫去了”,就此追下去,得知这位同学协助警察破获了一个大案。于是,他采写了一篇很好的报道。
第三,要注意周围事物的变化。事出有因,变化标明着发展,变化的背后往往藏着新闻。一个同学上课迟到了,浑身是泥,裤子也撕破了。小记者及时采访,原来这个同学在脏水管道里救出了一个小女孩,他写出了一篇很好的报道。
有了新闻线索要去采访,事前要有准备。
首先,要掌握背景材料,就是要把与此线索有关的情况尽可能多地了解到。有文字材料的要用心阅读,这样采访时就能够多方面地提出问题。
其次,要列一个采访提纲。就是要采访哪些人?对每个人提什么问题?观察哪些现场?索取哪些实物和照片等,都力求心中有数。
再次,要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准备好采访本、录音机、照相机,如果需要当事人签名或寄语,还要准备笔和纸。
有了准备后,还要选准采访对象。
如果采访一个人物,采访对象就是当事人;如果采访一个事件,采访对象可能是几个人,这些人中有主要的,有次要的。
不管是哪一种采访,最好都采用先“外围”后“中心”的办法进行。可以先找那些与当事人有关的人,再找当事人,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比如,采访一位获得科学发明专利的同学,先不采访本人,而是先采访他的辅导老师、好伙伴、家长、评委等。这些人不是当事人,谈起别人来比较随便,容易把话题展开。小记者可以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事情的概貌,了解到当事人更多的情况,更好地丰富自己对当事人的提问。当然,采访外围只是手段,采访当事人才是目的,应当把主要的功夫用在采访当事人上。要有高质量的提问,是采访的主要方式。新闻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通过提问得到的。(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