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故事
微信上,闺密发了几张带婆婆及宝宝在云南度假的照片。我们几个好朋友由衷地祝福她。
遥想当年,闺密公布她怀孕的喜讯时,几个好朋友来不及送上祝福,便关切地询问她,以后谁来帮忙带宝宝。因为闺密的父母是大学老师,还没到退休年龄,她的先生被外派到香港工作,她自己就职于一家事业单位,朝九晚五。
“当然是婆婆了。”闺密笑着说。她似乎读懂了我们内心的担忧,也似乎胸有成竹。
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宝宝过一岁生日的时候,闺密的先生从香港回来,我们几个好朋友也凑热闹去她家参加小家伙的生日聚会。闺密的婆婆抱着宝宝和客人们打招呼,还时不时提醒闺密别怠慢了客人。我注意到老太太称呼闺密“闺女”的时候,闺密先生的眼睛里闪过了一丝惊喜。显然,这个初为人父的大男孩也曾有过和我们一样的担忧,未曾料到媳妇和老妈会相处得这么融洽。
有一次,几个好朋友聚会,我忍不住问闺密:“和婆婆相处得如同母女,有什么法宝?”闺密说:“放下戒备,坦诚相待。”这也太简单了吧?一个急性子的朋友表示怀疑。
于是,闺密娓娓道出了她的理论。首先,爱屋及乌,看在先生的份儿上,她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和尊重婆婆。其次,就带孩子这件事,她和婆婆的目标是一致的,两个人对宝宝的爱都是毋庸置疑的。最重要的一点,要做个有良心的人,生活中有点小摩擦很正常,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了老人家的真情和付出,不愉快的时候,多想想老人家的好,便雨过天晴了。
从一开始,闺密就觉得婆媳矛盾不会发生在她身上,积极的心理暗示效果,打破了“婆媳是天敌”这种先入为主的悲观论调,故而得以轻装上阵,以一颗平常心去迎接婆媳相处的日子。
(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