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洪涛 文/图
第二十四期
提起洪战辉,大家想到的是他带着捡来的妹妹艰难求学,200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事迹。从2005年到现在,洪战辉的感人事迹已经过去了10年时间,至今,大家对这位从周口走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楷模仍念念不忘。
洪战辉的近况如何?现在在哪里工作?一些关于洪战辉的点点滴滴,是人们现在所关心的话题。
2月24日, 正月初六,在周口市委宣传部二楼会议室,记者采访到了这位感动中国的周口人洪战辉。目前在湖南怀化学院团委工作的洪战辉,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各种苦难时,认为贫穷给他带来的是一种对生活的历练,对责任的担当,对爱的坚守,而这些东西恰恰是他的财富。
洪战辉,1982年出生,西华县东夏镇洪庄村人,先后就读于湖南怀化学院,中南大学。因带着捡来的妹妹艰难求学12年,200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成为时代偶像。
1
带着妹妹求学感动中国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免不了碰上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关键是如何对待它。面对家庭的困境,洪战辉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了勇敢面对,用稚嫩的双肩去扛起家庭的重担。从此,他由男孩变成了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
时光回溯到20多年前。1994年的一天,洪战辉原本清贫但却幸福的生活被一场“突变”打破了,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后来也离家出走。这场变故,给当时只有12岁的洪战辉带来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破碎之痛和精神上的打击,更重要的是,他不得不过早地结束天真烂漫的少年生活,承担起照顾患病父亲和年幼妹妹的责任。
家里太穷,负担不起哺育妹妹的花销,有人让洪战辉把妹妹送人。洪战辉却不忍心,并给妹妹起名为洪趁趁,小名叫“小不点”。从此担负起照顾妹妹的责任。
为了挣钱养家,洪战辉像大人一样,一边上学,一边做小生意,打零工。他利用课余时间卖笔,卖蜡烛,卖鞋袜,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做杂工。就这样,他将妹妹一直带在身边,每天都保证妹妹有一瓶牛奶和一个鸡蛋,自己却常常啃方便面。在湖南怀化读大学的日子里,他安排妹妹上了小学,每天不管学习多忙,都坚持接送妹妹,辅导妹妹功课。
此后,洪战辉的事迹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相继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之后,洪战辉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被中宣部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后又被评为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成为我国新世纪以来受表彰层次最高、数量最多的杰出青年代表之一。
2
面对苦难他充满自信
2月24日,记者在市委宣传部会议室内,见到了这位感动中国的周口老乡洪战辉,眼前的他个头并不高,穿着一件深色棉袄,戴着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更透着一股子成熟稳重的味道。虽然,他带着妹妹艰难求学的事迹已经成了往事,可是说起那段艰辛的经历,他仍然深有感触。
“那个时候,虽然生活很艰辛,但是我很开心,在照顾父亲,照顾妹妹的过程中,我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感觉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当时对自己的认同感比较强烈。”洪战辉说。虽然那个时候,洪战辉特别穷,但是他特别自信。他上高中时,还竞选过班长,并最终当上了班长,所以说,他是贫困生里面最不像贫困生的人。
“那种苦难和贫穷虽然给我带来到了很多痛苦,但是更多的是带给我一种收获,就是对自己价值感的认同。别人放弃的责任,我去担起来了,别人该爱的人不去爱护,我去爱护,我感觉到一个人在负责、在付出,心中就充满了爱,这样的人,幸福感指数应该更高一些。所以说,我用这些把那些痛苦给抵消了。”洪战辉说。贫穷苦难给洪战辉带来的是一种对生活的历练,对责任的担当,对爱的坚守,而这些东西恰恰是他的财富。在这个过程中,洪战辉学会了拼搏,学会了坚持,学会了不放弃,同时自己也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有能力,这些经历让他受益匪浅。
3
“成名”后热心公益
2006年,洪战辉从湖南怀化学院毕业后,以专升本的身份,考入中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读本科,而后,又在中南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读了研究生。
此后,已成为公众人物的洪战辉,又将爱洒向了社会,资助贫困生,作励志报告。在读研究生期间,洪战辉参加了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获得银奖,与此同时,洪战辉还做了一个“红心基金会”,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洪战辉是奥运会的火炬手,有几个人想联手把火炬给拍卖了,去资助四川的贫困生。之后,有个企业家跟洪战辉联系后,表示要把火炬买了,于是,洪战辉就用拍卖火炬的资金成立了“红心基金会”,用来资助贫困生。“当时这个基金会第一期资助了300多个学生,总共下来,大约资助了500~600名学生。”洪战辉说。
与此同时,洪战辉把《中国男孩洪战辉》这本书给他的20万元资金,放到了长沙市青基会,继续资助贫困学生,帮助更多学生脱离贫困。为推动青少年思想教育,洪战辉应邀在全国各地作了励志报告,并欣然出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生命教育爱心大使”。他还多次到湖南、河南等地的贫困山区与困难学生交流,捐赠学习用品。
在洪战辉研究生即将毕业时,为了写毕业论文,他到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金洲乡和花明楼镇,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农村调研工作。在与老师、同学一起走访农户进行实地调研中,他还为花明楼镇炭子冲村小学筹集善款,建成爱心食堂,并资助贫困高中生,发放了奖学金,受到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4
放弃高薪
回母校工作
很快,洪战辉在中南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就要结束了。毕业后,面对高薪和优厚待遇的诱惑,洪战辉却不为所动,抱着一颗感恩的心,他回到母校湖南怀化学院工作。
“当时,有企业给我开出了年薪20万元,承诺给10%的公司股份,给一套住房的条件……”洪战辉介绍,在找工作时,湖南当地一家民营企业给他开出了这样的条件。当时,国内一些大企业到中南大学招聘,都给他开出了不错的待遇,河南一家出版社也想让他回到河南老家工作。
“就在我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母校湖南怀化学院向我伸出了橄榄枝,想让我回到母校工作。”洪战辉介绍,他当时抱着感恩的心,决定回到母校怀化学院工作,用自己的所学报答母校对他多年的培养。
回到湖南怀化学院后,洪战辉在学校团委工作,常有学生到他的办公室里,主动找到他谈心,把当成了校园里的“知心哥哥”。还有的学校邀请他去作励志报告,报告的内容大都是一些励志话题和大学生就业、创业和生活规划方面的问题。
“由于经常有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跟我聊天、谈心,以至于我办公桌前的凳子都被来谈心的学生给坐坏了,而且来谈心的学生,还不想让其他人听到谈心的内容,每次有学生来找我谈心,和我同屋办公的另外一个人,不得不躲到外面去。最后,这个人决定主动搬走,给前来谈心的学生留出空间,方便我和学生谈心……”洪战辉说。说是谈心,其实就是做学生思想工作。学生们生活中或者学习中,或者是思想上遇到什么困难,洪战辉就用自己的经历,去帮助学生化解这些思想上的小疙瘩。
除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洪战辉还在学校分管大学生创业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建起了一个“创业园”。“创业园这一块儿一般都是学校投资建设,而我们学校有个特点,就是我们学校的创业园,学校一分钱没投资,全是从外面募集过来的……”洪战辉介绍,他们还在学校成立了两个班,分别是“企商班”和“营销班”,来自企业一线的营销人才来给学生讲课,这对学生就业、创业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14年,他们学校成立了以创新、创造、创业为主题的“三创学院”,培训学生树立创业意识,这些都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果。
5
妹妹已经上大学了
说起洪战辉,就不能不说他的妹妹——洪趁趁。当初,这个和哥哥洪战辉一起相依为命的小女孩,如今已经长成了大姑娘,并考上了大学,目前在湖南一所大学读本科。
“妹妹很独立,也特别懂事,我根据自己的成长情况来教育她,就是说,我对她学习上不作要求, 但是做人上一定严格要求。”洪战辉介绍,从妹妹13岁开始,他就让妹妹管钱,让妹妹当家。
“我是在12岁开始管你的,到你13岁时,你就可以开始管我了。”洪战辉说。妹妹小时候,一直说哥哥老是管着她,洪战辉当时就开玩笑地跟妹妹说了这样一句话。听到这句“承诺”,妹妹就想赶快长到13岁,那样,她就可以当家了。
洪战辉介绍,妹妹从13岁开始就慢慢地懂事了。妹妹很持家,家里一个月的开支妹妹计划地非常好,妹妹去买菜绝对比他买的便宜,还比他买的好。
如今,已经在读大学的洪趁趁,在洪战辉的影响下,保持着独立、自强的性格。
“现在,我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不但结了婚,还有了孩子……”洪战辉介绍,他和妻子都是西华县人,现在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6
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如今,成家立业后的洪战辉,不但要照顾好家庭,当好父亲、丈夫、哥哥的角色,还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去帮助更多的人。
“以前,我只是一个人,我只能关注自己的生活、学习,关注身边的亲人。可是现在,我成了‘典型’,自然要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去关注更多人的生活,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去关注更多人,也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更多人。”洪战辉说,面对荣誉,他会像以前一样,保持一颗平常心。
谈到自己的家乡,洪战辉深有感触地说,家乡这几年变化很大,交通越来越便利,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经济发展很快。让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家乡非常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个周口人,他感到十分骄傲。
“这几年,我在外面学习、工作,时刻不忘记宣传家乡。”洪战辉说。今后,洪战辉会在吸引外商到老家投资等方面做一些工作,另外,他还将继续资助家乡的一些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