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母亲通电话,我听出她感冒了,问到:“妈,你感冒了吗?怎么说话鼻音这么重?”母亲说:“可能是昨天受了点寒,没事,我刚吃了点感冒药。”我继续说:“变天了,可得注意点,记得按时喝药。这周我不回家了,妞妞也感冒了。”母亲一听,赶紧说:“你不用挂念家里,快带妞妞去医院看看……”接着,母亲又说了一大堆嘱咐我的话。
放下电话,我突然醒悟到,是不是我做得太不好了?母亲和女儿同时感冒了,我却不肯回家看望母亲,要一刻不离地守着女儿。其实,女儿已经上了初中,虽然从小娇气得很,但小小的感冒还是不要紧的,她自己吃了感冒药,照样玩得开心。母亲老了,感冒了很容易引起气管炎,有一年换季时感冒,咳嗽了一个多月才好。
我们的爱,为什么总是偏向儿女,而忽略了父母?我想,这应该与我们从小形成的习惯有关系,做儿女的,都是被父母宠着长大的,所以父母在我们心目中一直是强大的角色。他们为我们撑起一方无风无雨的天空,护佑我们成长。
可是,岁月匆促,转眼间父母老了,在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他们的腰弯了,头白了,精力大不如从前,还经常被病痛侵扰。因为老迈,他们也会感到失落和无助,有时还会像孩子一样脆弱。
我们中年人上有父母,下有儿女,是父母和儿女的支柱,有义务把父母和儿女照顾好。既然如此,为何要厚此薄彼,把更多的爱给儿女,只留一点给父母呢?
想起郑板桥曾为百姓写下的几个字:敬老如子。我们应该像对待儿女一样对待父母,给儿女多少爱,就要给父母多少爱,不能让爱的天平失衡。我的老家有个乡邻,让母亲住在几乎要坍塌的破房子里,却对儿子百依百顺。他这样做,并没有赢得儿子的孝顺,上行下效,儿子长大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大家都谴责这样的人,可有的时候,我们都容易犯这样的错,虽然不至于到这种程度,但给儿女和父母的爱不是一样多。
真的应该敬老如子!给儿女买他喜欢的东西时,要想想父母喜欢什么。对儿女嘘寒问暖的时候,别忘了父母也需要你的问候。其实父母是最容易满足的,给他们一点爱,他们就非常欣慰。
想到这些,我又拨通了母亲的电话,说:“妈,周末我回家看您!” (王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