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初,有个同学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本小人书,全班同学抢着读,有的都顾不上回家吃午饭。那时,同学们大都没有课外书,想让家长买课外书根本办不到。
为了满足读书的欲望,我和伙伴们想出了不少好办法。首先是租书,一人租书三人看。我们上五年级时,学校不远的地方有个小人书出租摊儿,花一分钱租一本可看一天,只要别把书给弄破就行。我们三个要好的同学轮流租,每人租一天,等于每人花一分钱看三本书,心里那个乐呀。
接下来是攒钱买书。我和伙伴们在上学的路上捡废品,有时假期割些草卖,卖了钱就买小人书,慢慢积攒了几十本,由我统一保管,谁想看就来我家看,不能拿走。
再后来,我们竟想到了办图书室。这时伙伴们家里都有了少量的书,凑到一起有一百多本,我家的一间闲置南房成了小图书室。我们把小人书整整齐齐地挂满一面墙,把文字书码在炕上。我们瞅着这些书,都舍不得离开,索性把铺盖搬来住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读书小组,放学一起写作业,写完作业就选读课外书,交流读书体会。我们几个因为看书多,知道的事就多,我的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读给同学们听。
我们的读书小组很引人注目,尤其是小图书室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不仅同学们常来看书,有些成年人也不断光顾。(陈文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