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之川
我的老家在河南周口(常被误为北京猿人所在的“周口店”),位于河南东南部,东邻安徽阜阳,西接漯河、许昌,南与驻马店相连,北与开封、商丘接壤。因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处,故有“小武汉”之称。这里地势辽阔,一马平川。东有大广高速,西有京港澳高速,沙颍河潺湲流过。周口人口过千万,相当于美国前五大城市中洛杉矶、芝加哥、旧金山、费城的人口总和,比不少国家如瑞士、以色列、瑞典的人口都多。
作为伏羲故都,老子故里,周口被誉为“华夏先驱、九州圣迹”,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的古陈州就在这里。因三皇之首太昊伏羲在此定都,制八卦,绘龙图,与女娲氏“抟土为人”,又别称“龙都”。炎帝神农在此播五谷,尝百草,是为农业与医药滥觞。战国时,楚国一度定都于陈,副都项城。今商水仍有楚怀王、秦太子扶苏遗迹。孔子周游列国,问道于老子,经历“陈蔡绝粮”。秦末阳城陈胜、阳夏吴广揭竿而起,在此建立“张楚”政权。西汉汲黯曾任淮阳太守,三国曹植被封为陈王。宋代理学家程灏曾任扶沟知县,包拯曾到陈州斩国舅、放皇粮。明清时期,周家口是西北与江南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被称为河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鹿邑陈抟,商水袁绍、袁术,太康谢氏家族,项城应氏家族、袁世凯、张伯驹,扶沟吉鸿昌等,都曾是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
1977年恢复高考,我以民办教师身份考取淮阳师范。这里曾被誉为“豫东教师的摇篮”,创办于清宣统元年,初名陈州府初级师范学堂,1916年为河南省立第二师范。现代作家徐玉诺、教育学家李秉德曾在此任教。惜今已无存。周口文学更是代不乏人。《诗经·陈风》就是先民对这一带风土民情的最早记录。古有商水宋玉,太康谢灵运,今有“周口作家群”,各领风骚。拉架子车的小说家孙方友曾激励着我和同学们夺回被“四人帮”耽误的青春。老师戴俊贤,同学张保安、钱良营,均有诗文集入选《周口作家丛书》。有一次偶然翻阅《北京文学》时,前两篇均出自周口作家的手笔。一是鹿邑陈廷一写对日索赔的报告文学,二是沈丘刘庆邦的短篇小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淮阳黄花菜、逍遥胡辣汤、邓城猪蹄、鹿邑妈糊、邱集烧饼、马头牛肉、沈丘千层豆腐、汴岗大盆鸡,都曾让人馋涎欲滴。汝阳刘毛笔、淮阳泥泥狗,周口渔鼓道情,曾让人流连忘返,足以证明周口物华天宝,地灵人杰。
乙未年春于大运河畔之两不厌居
(作者为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