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东北人或关内人,无论是到过东北的人或没有到过东北的人,也许,大都知道这样一首民谣:“东北三大宝,人参、貂皮、鹿茸角。”
我到过东北。我曾在东北奔波10年。虽然我工作的部队机关驻守在大城市里,但由于职业责任,我经常奔波在崇山峻岭、奔波在深山老林、奔波在林海雪原、奔波在千里边境线上。我见过人参、貂皮、鹿茸角。不过,我见过的次数和数量并不是很多。一位朋友大笑说:“如果你天天见到,那些宝就不是宝了,就是红薯、萝卜、大白菜了。”
至今,我还保存一棵东北人参哩。这棵人参,是老战友——新华社沈阳分社社长孙连生寄给我的。亲朋好友看到,无不赞叹奇妙。人参真像个娃娃,有头、有脸、有鼻子、有眼、有耳、有嘴、有胳膊、有腿、有肚脐眼儿、有胖脚丫……怪不得,东北人把人参叫人参娃娃。人参长在哪里呢?我听深山老人说过,也亲眼见过。人参不是长在高山顶,不是长在向阳坡,而是长在大山腰的背阴处。常常是,一棵人参周围的三尺地上寸草不生,而三尺外的茂密荒草又把人参遮盖得严严实实。盛夏,是人参开花的季节。人参的花儿红艳喜人。秋末冬初是采人参的季节。在深山老林里,常能看到三三两两的采参人。采参人对人参都有一种崇敬心理。谁要是发现了人参,即刻便高呼“棒槌”(俗称)!赶紧用红线拴住,并用铜钱镇住。传说如不这样,人参就会神秘失踪或转移。旧时,还要跪地磕头,感谢山神赏赐,然后才能挖参。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明眼目、益智慧。古人就称人参为“千草之灵,百药之长”。不过,野山参极其稀少,几十年才长成一两。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深山老林里转悠大半年,最终空手而归。尤其是现在,野山参更是稀少,致使其身价陡涨百倍。谁要是采到一棵人参,立马手里就有钱花了。
貂,是一种毛皮动物,尤以紫貂最为名贵。其皮毛光滑油亮、黑中透紫、毛绒细密、柔软适宜,并且遇风更暖、遇水不湿,号称“裘皮之王”。有一年夏天,我和许佑柱执行任务,从长白山区赶赴完达山区,乘车途中,遇见一紫貂在山石上蹦蹦跳跳。人们乱喊:“紫貂!紫貂!紫貂!”司机立即停车,让人们观看。那紫貂像家猫,但比家猫细长些,精巧灵动,漂亮好看。吉林左家“三宝”研究所的专家告诉我:“紫貂性情古怪,放在笼中整天疑神疑鬼,惊慌不安。紫貂喜吃松子、浆果,还喜吃松鼠、小鸟、野兔、小鱼。”可能那紫貂不知汽车为何物,又听到人声叽叽喳喳,吃惊地转动一会儿小眼睛,扭头就跑,瞬间便无影无踪,只留下一个紫貂的话题供人们闲聊。
鹿茸角,是雄鹿初生的嫩角,也叫幼角。鹿茸角初生时,极为柔软,表面长满茸毛,里面是软骨和毛细血管。鹿茸角一年换一次,或者说一年生长一次。正常情况下,鹿茸角夏天生出,约80天成熟,七八月份——秋天为收茸期。吉林龙潭山鹿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鹿茸角要一年砍一次,如不及时砍下,角一旦老化,就不能收获了,第二年春天便自动脱落。鹿茸角含有大量激素,药用价值极高,可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健神益寿、强筋壮骨。常服鹿茸制品,可使人精神焕发、充满活力、朝气蓬勃、老当益壮。”
在东北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哩!清朝时期,一年冬天,皇上到东北深山里打猎,兴致陡涨,天黑忘归,只好住在山神庙里。皇上睡正殿,小兵们睡在院子的乌拉草上。半夜,皇上冻醒了,走到院子里,看到小兵们睡得香甜,便抓起一把乌拉草填在毡靴里,顿觉暖烘烘的。第二天,皇上问大臣:“东北几大宝?”大臣说:“人参、貂皮、鹿茸角。”皇上说:“不对,是人参、貂皮、乌拉草。”于是,普通老百姓都记住了皇上封的东北三大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这样说来,人参、貂皮、鹿茸角再加上乌拉草,东北就有四大宝了。其实,东北何止四大宝,东北有百宝、千宝、万宝,遍地都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