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40年来,我和婆婆没红过脸。这倒不是我们没有矛盾,而是丈夫在我和婆婆之间架设了沟通的桥梁,让我们建立了和睦的关系。
我婆婆是离休老干部。老人家因长期做干部工作,家务活儿干得不好,对抚育孙辈也没啥经验,社会上的一些风俗礼节也不太懂。我有孩子后,看到别的婆婆给孩子做了件好看的衣服、哄带孩子玩的时候,就常埋怨自己的婆婆在这些方面不如人家。每当这时,丈夫总是温柔地劝慰我说:“妈妈在这些方面是差了些,可她也有优点呀。她老人家思想开通,性格爽快,对小辈不挑剔,也不过高要求,这些优点一般家庭的老人是没有的,我们应该知足才是呀。”细想想,婆婆的确是这样的人。她不像有些婆婆那样,不管有事没事,嘴上总是唠唠叨叨,对媳妇的行为不断挑剔。这绝对是婆婆的一大优点。
我家搬到市里后,和婆婆家离得远了,看望住在郊区的婆婆的次数,丈夫要比我多。丈夫每次回来总说婆婆很惦记我的身体,担心我犯高血压病,有时还会带回一些降压药和风湿贴。这让我感到了婆婆对我的关心,也使我从心里更尊敬婆婆。
有一次,丈夫回家看护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无意中和婆婆说起了我在商场不慎丢失了600元钱后茶饭不思、精神不振的事,婆婆当即拿出500元钱让丈夫捎给了我,并再三嘱咐让我不要往心里去,有困难随时可以去找她。婆婆的言行感动了我,使我很快摆脱了丢钱的阴影。以后,我更加关心婆婆的生活起居,催促丈夫多回家看望老人。每逢过年、过节和婆婆的生日,我都要带孩子们到婆婆家团聚。如我有事不能去,也会让丈夫把礼物和祝福给婆婆带去。
每当和邻居们说起婆婆时,我总要夸奖她老人家。当然,我也不会忘记夸我的丈夫。
(张秀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