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姬慧洋 杜欣 金月全/文 朱海龙/图
★
周口市
艾岗
第30站
西华县艾岗乡
艾岗乡位于西华县西北部,距县城22公里,东与红花镇接壤,西与鄢陵县陶城乡为邻,北与扶沟县固城乡相连,南靠颍河,与逍遥镇、西夏镇隔河相望,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19个村民组,4.07万人,6.04万亩耕地。
女娲文化研究院:
年接待游客上万人
结束了在陵头岗村的采访,我们在该乡武装部部长谢化伟的带领下前往都城岗村。上世纪80年代,有关单位在此施工期间,挖掘出汉代女娲碑、补天石和大量女娲城青砖、器皿、瓦片等文物。近几年,艾岗乡根据县委、县政府把女娲文化打造成全县人文旅游龙头的部署,积极引进资金1000万元,成立了中皇山女娲文化研究院。
中皇山女娲文化研究院不仅修建了女娲临时祭拜大殿,还修复了女娲坟遗址。一尊8米高的女娲金身优雅地站立在200亩水塘的中心,她的眼睛凝视着脚下的清流河和这片饱经风霜的土地。据介绍,目前,这里建成了接待大厅、游客休息室和5个蒙古包素斋厅,集人文研究、始祖祭拜、观光游玩、休闲娱乐于一体,年接待游客上万人。
据谢化伟介绍,下一步艾岗乡将依托县委、县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计划投资2000万元,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女娲文化,修建女娲祭拜大殿及偏殿,扩大女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创建西华县娲城古都文化旅游品牌贡献力量。
女娲墓
三岗革命根据地纪念塔
红色记忆:中共豫东特委在这里建立
结束了在逍遥古镇的采访,周口边界行采访组迎着绵绵秋雨赶往艾岗乡,远处的麦田在细雨笼罩下透出沁人心脾的绿色。由于中共豫东特委是在艾岗乡陵头岗村建立起来的,我们首先赶到了那里。
说起中共豫东特委及其历史地位,陵头岗村几位熟知这段历史的老人难掩激动神情。63岁的陵头岗村前任党支部书记侯富安说:“中共豫东特委历史意义重大,没有中共豫东特委、没有三岗(即西华县艾岗乡陵头岗、都城岗、苗里岗3个村的统称)革命根据地在人员、武器和钱粮方面的支援,就不会有杜岗的胜利会师。”
上世纪30年代初期,具有爱国忧民思想和正义精神的胡晓初、屈申亭、侯香山等人在西华县陵头岗村、屈庄一带,拉起了一支30多人的“看家队”。他们劫富济贫,保家防匪,开办学校,为当地人办好事。由于他们与官府作对,国民党反动势力多次对他们进行围剿。正当胡晓初等人在政治上无所适从,考虑归宿何处的时候,中共中央北方局于1933年9月,先后派沈东平、王子英等人到三岗一带工作。沈东平、王子英等人以交朋友的形式团结胡晓初、屈申亭、侯香山等人,并将他们发展成为中共党员。后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1936年10月陵头岗村建立了中共豫东特委,沈东平任特委书记,王子英、路岩岭为特委委员。
1936年秋冬,豫东地区大旱成灾,许多农民家里粒米不剩,一些地主却囤积大批粮食。为了帮助穷苦农民,中共豫东特委发动并组织三岗周围的数千名群众,闯入当地几个地主家中夺取大量粮食。1937年年底,中共豫东特委得知将有一批运粮船从贾鲁河,通过西华县境,转运陕西高价出售或运往敌占区资敌的消息后,带领抗日干部培训班学员和周围村庄群众截获奸商的17条船近35万公斤粮食,并把粮食分发给人民群众。
由于豫东地区特别是西华的形势发展得很好,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队与吴芝圃同志率领的豫东游击队第三支队、肖望东率领的东进先遣大队,在1938年10月于西华杜岗会师合编。豫东人民在中共豫东特委的领导下,从人员、武器和钱粮方面给予游击队大力支援,成为游击队的可靠后方。
普理小学:79年的红色传承
普理小学,原名修武小学,是1934年中共豫东特委地下党组建的三岗革命根据地抗日干部训练班,为广泛宣传普及革命真理,后改名为普理小学,沿用至今已79年。
在秋雨中,我们走进陵头岗村北头的普理小学,这是所普及革命真理的红色校园。在青松和古柏的映衬下,校园操场中央矗立的三岗革命根据地纪念塔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塔身正面刻写着“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牺牲的英雄们千古不朽”21个大字,塔身背面的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但仔细辨认还能看到这样一段话:“河南省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为了培养老区人民的后一代,使其继承革命事业的优良传统,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乃于一九五六年拨发款项修葺扩建三岗小学,欣值落成用特志其端末,以资留念,时在一九五七年十月。”遗憾的是,由于年久失修,塔身西北侧上半部已经风化,刻写的“一切为了社会主义”8个大字只剩下“一”“会主义”4个字,覆盖在塔身中部外层的水泥已经脱落,露着砖块。据69岁的村民侯民生介绍,1957年10月,普理小学从陵头岗村旧址搬迁到此后进行了扩建,不仅盖起了当时全县一流的校舍,还在校园正中心建起了这座纪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