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于江浙地区,山东本次列入遗产点的项目,几乎全部是水工设施和漕运遗存。纵贯南北的山东运河段,凝结了前人巧夺天工的水运智慧,让人叹为观止。

东平戴村坝
文<王瑜 图<张欢
戴村坝位于泰安市东平县内大清河与大汶河分流的地方,碧水翻越戴村坝时,形成三道美丽的瀑布,激流奔涌,涛声轰鸣,蔚为壮观。
戴村坝初建于明朝永乐九年(1411年),当时运河从济宁向北至南旺一段由于丘陵密布、地势较高,水爬坡上行,经常断流。朝廷在大汶河下游、大清河东端戴村附近拦河筑坝,迫使大汶河入小汶河南下,流向南旺运河最高处,再分水南北,充盈运河,攻克了丘陵地带运河断流的难关,保障了明清两代500多年的漕运畅通。

现在,戴村坝旁建起了戴村坝博物馆,通过遗物展厅、模型展厅、图片展厅、引水展厅、3D影院等,向游客集中展现戴村坝的历史、价值、功能、作用以及京杭大运河的灿烂文化,是京杭大运河重要的水工文化博物馆。

在3D影院,戴上眼镜,坐在来回晃动的椅子上,只见一船船货物擦肩而过,一群群船工挥汗如雨,大汶河湍急的水流被戴村坝巧妙地拦截而变向奔流,仿佛真的置身于运河之中,船舶之上,有趣而刺激。
南旺分水枢纽
文<郑艳艳
踏上京杭大运河全线最高点、被形象地称为“水脊”的汶上南旺分水枢纽遗址,不得不感叹我国古代水利航运技术取得的卓越成就。
和戴村坝一样,南旺分水枢纽也是明朝永乐九年(1411年)修建的工程。由戴村坝奔涌而来的河水汇聚在南旺分水口,在其进入运河的“T”字形水口修石头护坡,建分水拔刺(鱼嘴),使其南北分水:七分往北,三分往南,即所谓“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起到调节水量、保证漕运畅通的作用。

如今,在南旺分水枢纽遗址的南面建起了博物馆。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沙盘模型,形象地展现了南旺分水枢纽“引、蓄、分、排”的治水过程。游客可以身处“河道”,尝试辨别水流方向,比对河道高低,考验自己的方向感知力;还可以亲自“发掘”运河砖砌河堤、邢通斗门遗址、许建口斗门遗址等遗产点,做一回真正的运河考古人。
山东入选“世遗”的河道、遗产点
河道:南运河德州段、会通河临清段(元运河、小运河)、会通河阳谷段、会通河南旺枢纽段、小汶河、会通河微山段、中河台儿庄段
遗产点:临清运河钞关、阳谷古闸群(荆门上闸、荆门下闸、阿城上闸、阿城下闸)、戴村坝、邢通斗门、徐建口斗门、十里闸、柳林闸、寺前铺闸、南旺枢纽、南旺分水龙王庙遗址、运河砖砌河堤、利建闸
你造吗?
“中国大运河”采用“点段申报”形式的原因
现在,部分运河河道已经不能通航,如京杭大运河济宁以北断流,有些地区甚至不见河道踪迹,修复困难,所以不能“全线申报”,而只能采取“点段申报”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