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3日
第06版:周口文化 PDF版

范仲淹:宁鸣而死 不默而生

耿险峰

范仲淹

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灵乌赋》

公元1031年3月,北宋王朝京畿“辅郡”、汴京东南125公里处的陈州,新来了一位特殊的官:“陈州倅”——太常博士范仲淹(字文正)。

公元990年,两岁失怙的范仲淹,随母亲谢氏葬父亲的尸骨于天平山上,随后在姑苏城内定居下来。不久,贫无所依的寡母改嫁苏州为官的朱文翰,范仲淹开始走出这座大山:

母谢夫人贫无依,更适池州长山朱氏。

——《宋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文正公传》

母亲易嫁,范仲淹亦改姓朱,名为朱说(音yuè),生计十分艰辛。7岁时,母亲教他识字,因买不起笔墨纸张,他只得在地上用树枝练习写字,10岁时才入私塾读书。但艰难的生活抵挡不住范仲淹对知识的渴求,他以颜回自律,发奋苦读,15岁即被举为学究。母亲谢氏,身世坎坷,历尽苦辛,寄望于子,时时以孟母自励,悉心教子。朱氏履任微官,常年徙任,而范仲淹笃学不辍,益发卓荦不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公元1004年,继父履任淄州长史,16岁的范仲淹亦到淄州秋口游学,并拜名师习琴,品阅琴音。生命底色的悲凉凝重,在其内心深处植下厚重的忧患意识,“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期望将来的自己能行走天下,“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范文正公微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相位乎?”不许。复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又曰:“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之志也。” (赵善臻《自警篇》)

公元1009年,21岁的范仲淹在继父友人的引荐下来到邹平醴泉寺读书。醴泉寺地处群山环抱之中,环境幽雅。寺内住持学问精深,对范仲淹疼爱有加,不仅向他传授《易经》《左传》《战国策》《史记》及诗词歌赋,而且在生活上处处给予周济。为避开僧寺喧嚣,范仲淹来到寺南一处僻静山洞静心读书,过起了“断齑画粥”的生活:

惟煮粟米二合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薤十数茎,酢汁半盅,入少盐,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

生活虽艰辛,范仲淹却不以为苦涩,反而以此自励,笑纳达观:

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

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

——范仲淹《齑赋》

斗转星移,这种“断齑画粥”的苦读生涯持续了三载,却因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中断了:

公以朱氏兄弟浪费不节,数劝止之。朱兄弟不乐,曰:“我自用朱氏钱,何预汝事?”公闻此疑骇。有告者曰:“公乃姑苏范氏子也,大夫人携公适朱氏。”公感愤自立,决欲自树立门户,佩琴剑径趋南都。谢夫人亟使人追之,既及,公语之:“故期十年,登第来迎亲。”(楼钥《范文正公年谱》)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宋史·卷三百一十四》)

朱家兄弟的哂笑,令时年23岁的范仲淹赧颜不堪,愧悔之下来到应天府求学(即南京应天府,治今河南商丘,大宋开国皇帝任后周归德节度使所在地,宋真宗因之升为应天府,为京都之陪都,因其位于京都之南,时称南都)。幸运的是,范仲淹求学之地,规模宏大,藏书丰富,而他如饥似渴,如池鱼入渊,治学不倦。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到应天府朝拜圣祖殿。朝拜日,书院众人争睹皇帝龙颜,而他“独不见皇帝”:

真宗谒太清宫,幸亳驾次南京,皆往观之,独公不出。或以问公,公曰:“异日见之未晚。” (《家录》)

在书院,范仲淹效法先圣弟子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一日口粮,士子不能忍受,以家食相赠,其坚拒之:

留守有子,居学,见公食粥及不出观驾,归告其父,以公厨食馈公,既而悉已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苦,故遗以食物,而不下箸。得非以相勉为罪乎?”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随享盛馔,后日岂能吃此粥乎?”(《家录》)

求学虽苦,而其穷且益坚,独以为乐,其在《睢阳学舍书怀》写:

白云无赖帝乡遥,

汉苑谁人奏洞箫。

多难未应歌凤鸟,

薄才犹可赋鹪鹩。

瓢思颜子心还乐,

琴遇钟君恨即销。

但使斯文天未丧,

涧松何必怨山苗。

“游心儒术”,以儒者许国。五年来,范仲淹苦学不止,逐渐通晓“六艺”要义,“概然有志于天下”: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若夜昏怠,辙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继,日昃固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概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史》)

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元1015年,进士及第,由“寒儒”晋为进士,范仲淹感慨颇多,在京都御赐宴上赋作《寄乡人》,以此自嘲、自励,诗曰:

长白一寒儒,登荣三纪馀。

百花春满地,二麦雨随车。

鼓吹前迎道,烟霞指旧庐。

乡人莫相羡,教子读诗书。

不久,27岁的范仲淹脱下破衣衫,仕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有了薪酬和住所的范仲淹,履任伊始便接回母亲,提早五年实现了“故期十年登第迎亲”的诺言:

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宋史·范仲淹传》)(未完待续)

2020-04-13 耿险峰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96392.html 1 范仲淹:宁鸣而死 不默而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