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邵丽,女,生于1961年11月,西华县人。1986年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经济管理系。毕业后历任机关公务员、人事科长、副县长、市文联副主席等。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所获荣誉:
曾在全国大型刊物发表作品100多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4部,长篇小说一部。曾获《当代》文学拉力赛分站冠军;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获首届“华夏作家网杯”文学大奖赛特等奖、第二届“河南文学长篇小说奖”、河南省长篇小说政府文艺奖、2006年度《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明惠的圣诞》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本人曾荣获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度中华文学人物”最具潜质的青年作家称号。
作家之路:
曾经远离写作——毕业、从政、结婚、生子,曾经有一段时间,邵丽基本把自己热爱的写作给放弃了。她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相夫教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女儿读初中进了寄宿学校,邵丽好像是一台闲置下来的机器,发现自己活得异常空虚。她突然意识到生命还存在一种潜能。邵丽说:“写作对我纯粹是一种倾诉的需要,说得文化一点就是一种内需的外延。”
在荆棘里发现花朵——关于写作,邵丽充分发挥着女性独有的敏感和细腻,不断地感知世界,表现生活的真实。“100个作家在100个个体体验里,会有100种感受。我更倾向于在苦难里发现美好,在荆棘里发现花朵,在阴霾里学会看到阳光。文学的神圣在于,它始终使我们的精神挣脱沉重的肉体,以独立和自由的姿态,存活在另一个可以抵达永恒的世界里。”
重要的转折——邵丽创作上的转折是从中篇小说《王跃进的生活质量问题》开始的。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位出身贫贱的“官人”的奋斗成长史。后来,邵丽将这个中篇扩展为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2003年,《我的生活质量》一经问世,便受到读者的极大关注,也为邵丽赢得了诸多荣誉和光环。在邵丽当选“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最具潜质的青年作家时,众多权威的评价是:《我的生活质量》显示出她深厚的生活底蕴和丰富的文学才情,她对平民出身的官员成长道路的描述打破了流行的官场小说模式,以悲悯的人性、博大的胸怀来对待人性成长中的苦难和卑微,写出了一个古老农业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必然遭遇的宿命,使现实主义的写作传统重焕光彩。
感悟和心声:
“我喜欢歌颂人性的真善美,我也希望尽量发现社会的美,并通过自己的作品把善和美推广出去。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学奖项奖励的都不是技巧或者技术,而是作家的人文关怀和对于真善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