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不仅帮我办案不收钱,而且还很快帮我打赢了官司,拿回了钱。”残疾人黄某经人介绍办理了一份保险,后来才得知保险合同在很多方面有欺瞒行为,在多次要求退保无果的情况下,来到川汇区法律援助中心请求帮助。法律援助中心详细了解情况后,迅速指派经验丰富的律师负责办理此案,最终使黄某退保并获得了应有的赔偿。
在川汇区,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乡村、社区,而且受益最大的还是妇女、儿童、残疾人、农民工、孤寡老人、刑释解教回归人员等这些社会特殊群体。为了让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该区组织五个律师所的27名律师,在全区建立了10个法律服务点,在乡办设立了法律援助受理点,建立了维权岗,开通了援助咨询电话,优化法律援助服务程序,降低服务门槛,减免服务费用,开通了绿色通道,让每个人都能打得起官司,做到了应援尽援。
市民王某、张某等四家与邻居秦某因建房发生纠纷,他们一度剑拔弩张,险些酿成大错。王某先后四次报警,虽经派出所民警出面干预,还是调停未果。在民警的建议下,他们来到小桥司法所反映情况。该司法所在掌握全部情况后,当天下午组织人员前去调解。在告知当事人调解规则、让当事人陈述纠纷事实、向当事人宣讲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后,进行了四次调解,最终让五家人握手言和。该区把法律服务工作重点放在了基层民事调解上,建立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运”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坚持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调处,有效预防和减少可防性命案及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无论是在“三夏”和“三秋”农忙季节的田间地头,还是在春节、国庆节这样的重大节日车站的出入口,无论是在繁忙的建筑工地,还是在中小学校园,无论是在生产企业,还是在庄重威严的警营,普法宣传员的身影遍及每个角落,流动舞台车驶进乡村社区,普法志愿者的旗帜到处飘扬。李埠口乡村民牛向怀说:“司法局不仅给我们送书,而且还给我们讲解法律常识。”为了推进法律知识的普及,该区组织司法部门人员开展了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警营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举办图片展、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法律知识。
詹某是一名刑释解教人员。释放后,由于释放证明丢失,一直入不上户口达10年之久。该区司法局了解情况后,及时向市直有关部门进行汇报,一起到服刑单位补办了释放证明,及时为詹某办理了户口登记,并协助他在民政部门办理了低保。为促使刑释解教回归人员回来后安居乐业,该区对辖区刑释解教回归人员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建立帮教帮扶机制,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目前,141名新回归人员全部帮教到位,6名社区服刑人员无一例重新违法犯罪。(李守伟 王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