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记者:可以详细地谈一下您提出的建议吗?
李士强:可以。
第一个建议是关于加快豫皖两省三县间粮食主产区多条断头公路建设的建议,支持国家级产粮县、贫困县农民尽快致富。这条建议引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办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安徽省政府、河南省交通厅及时书面答复了这个建议,支持对涉及的二级公路进行升级改造,两省已纳入相关建设规划,河南省交通厅又规划新增一条南北向省道,形成新的南北通道,方便沿线群众出行和物资交流,为经济发展提供交通服务和支撑。
第二个建议是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秸秆是可再生资源。这两年我市的秸秆禁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就全国而言,农村还普遍存在焚烧秸秆、屡禁不止的现象,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究其原因,是秸秆的利用意识不强和科技引导滞后。那么对秸秆如何综合利用、“变草为宝”,既解决秸秆焚烧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又提高农民的收益问题呢?我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的建议是进行养殖、发电、转化为建材和工业原料等综合利用。并提出通过科技研发与创新,探索建立以秸秆为原料的新型饲料、肥料、建筑材料(三料)生态工业,探索建立种植业、养殖业、秸秆生态工业(三业)相结合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记者:这条建议很切合农区的实际。
李士强:对,这条建议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被列进中国人大网、河南省政府网全国人大代表提案专栏,被《河南日报》刊登报道,被新华网、搜狐网、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部网、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网等网站纷纷转载。
记者:请谈谈您的其他几条建议吧。
李士强:好。第三条建议是关于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大种植基地建设、解决农产品“卖难、买难、买贵”的建议。
我针对因农产品产供销不平衡造成的区域性、时段性、季节性的农产品短缺或过剩,卖难、买难、买贵事件频发,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等现象,提出建设全国性农产品监测信息中心,建议国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扶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国家收储制度。通过价格信息引导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搞活农产品流通、收储制度淡存旺销调节市场等综合措施解决农民卖难和市民买难、买贵问题。
第四条建议是关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我省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缺乏技能培训、劳动技能素质差,造成企业用工和劳动就业供需不对称、企业用工和就业难现象,我分析了由于政府培训投入少、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对接缺乏和企业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造成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偏低的具体原因,提出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持续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制订农村劳动力培训整体规划的建议。
第五条建议是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问题。当前,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健康成长问题值得关注。我在审议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发言中,提出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关爱缺失严重导致性格孤僻、厌学等心理健康问题,尤其缺乏家庭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导致少年犯罪现象频发问题,我的建议是: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在城市里的教育公平权利,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加大对农村义务制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兴办高标准、高质量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提高教师待遇,配置专职的儿童心理辅导员;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高质量服务。通过教育的公平和社会关爱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记者:从您讲述可知,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处处体现着“三农”情。下面,说说您刚刚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会议的情况吧。
李士强:好。我很荣幸作为全国 50位列席代表之一参加会议,审议了12部法律草案和《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关于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情况》、《关于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关于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情况》4个报告,凡是涉及“三农”的,我都认真审议、积极发言,反映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所需所盼,其中一些建议还被全国人大简报采纳。
记者: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请谈一下本次大会上您对此议题的发言情况。
李士强:对,在审议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同志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的《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我认为,“让农民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好生活、加快城镇化建设,是世世代代农民的梦想,是新一届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作出的战略举措,是一场共产党人为人民造福万代的伟大革命,我们举双手赞成”。我提出“城镇化建设一定要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不能贪大求快,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广大农村具体实际情况,借鉴国外优秀的城镇化发展历史,循序渐进,科学规划,合乎中国国情,合乎村情民情,禁止强迫命令,严禁强拆强建,把好事办好。”
记者:农村金融发展也事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您有哪些建议?
李士强:在审议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同志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关于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情况》的报告时,我发言提出:要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在全国建立“以工补农、以商补农、以城补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扩大农民贷款对象,改进农民贷款担保方式,农民贷款应以信用担保为主,以抵押担保为辅,同时扩大农民抵押物的对象。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物流直供市民餐桌、农业科技研发等都应当实行低息或无息贷款;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5000人以上的村镇设立固定农村金融服务经营场所,并降低准入门槛,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业。简化贷款手续,降低农民担保条件,制定农村金融差异化政策。国家财政要对种粮、种棉、种菜、种油主产省、县给予农村金融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
记者:您还从哪些方面作了建设性发言?
李士强:还从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和环境污染防治方面。
在审议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同志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关于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我的建议是:农村一个乡镇五六万人,公安派出所只有正式干警2人,已经远远不适应新时期下农村的治安、维稳及户籍办理等社区服务的需要,国家要加强农村公安派出所警力、装备和财政支持。
在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情况汇报时,我面对农村重污染企业、小作坊、小企业“三废”不达标排放现象比较突出,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秸秆焚烧、生活垃圾造成农村、农业、地表水污染严重的现状,深感追回一个青山绿水蓝天、沃土良田,保障食品、饮水安全的任务紧急、责任重大。我提出:必须加强环保意识宣传,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建立多元化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渠道,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不断推广农村环保新技术,为农村环保提供科技支持。
记者:如果说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是怀着“三农”情,那么您这次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会议则是追求“新村梦”。谈谈您接下来的工作想法。
我将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作为神圣使命,始终牢记千万农民的嘱咐和期望,将认真履行农民代表肩负的职责使命,为服务“三农”发展鼓与呼,为实现“农民富裕、农业进步、农村繁荣”而不懈努力!
记者:很好!您朴实的语言中充满感情,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您作为一名农民代表为民请命的责任情怀。谢谢您接受本报采访!
李士强:也感谢新闻媒体对“三农”的关注和报道。谢谢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