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评·理论
 
 
 
2017年3月1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廉洁古诗词 做廉政好干部
王献超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典诗词最为精华,可谓沉博绝丽、意味深长。用诗词化魂做人,就能成为屈原衣带下的“兰”,陶渊明篮中的“菊”,周敦颐院前的“荷”,王冕池边的“梅”,郑板桥衙前的“竹”,鲁迅笔下的“牛”,做一个“心中无尘、清政廉洁、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人民公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典诗词最为精华,可谓沉博绝丽、意味深长。在廉洁古诗词中,《尚书·尧典》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至理名言,孔子《论语·阳货》有“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理念,《庄子·天下篇》有“诗以道志”的大志胸襟,朱熹《朱子语类》有“思无邪,乃是要使人读诗人思无邪也”的浩然正气,司马迁《屈原列传》有“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的崇高操守。用诗词化魂做人,就能成为屈原衣带下的“兰”,陶渊明篮中的“菊”,周敦颐院前的“荷”,王冕池边的“梅”,郑板桥衙前的“竹”,鲁迅笔下的“牛”,做一个“心中无尘、清政廉洁、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人民公仆。

  学习古诗词中的以人为本,党员干部要树立“民本观”。中华诗词是文化百花园中最为葳蕤芬芳的一枝,是精神源流中最富思想力量的一脉。中国古代廉洁诗词中的爱民、亲民、忧民、恤民的佳句,既体现了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思想境界,又展现了为民、亲民、忠民的高尚品格。先秦古歌《无字歌》的“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成了历代治国理政的警言名句;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老百姓的伤感、同情、悲叹、悲愤;抗金英雄李纲的“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道出了诗人愿意像牛那样为老百姓奉献终生的崇高思想境界。学习廉洁古诗词,就会自然激发党员干部按照习近平“四有”中的“心中有民”,做到群众是天,以敬之;群众是父母,情厚之;群众是血脉,以溶之;群众是主人,以靠之;用为官的“长度”,丈量为民的“厚度”;用为民的“宽度”,举起生命的“高度”。

  学习古诗词中的道德品格,党员干部要树立“政德观”。中国的历代诗人,大多认定德才兼备是贤良、清官。儒家把德文化看作“贤”,把廉德谓之官品政德。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诸葛亮言:“亲贤臣,远小人”。曹操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求贤若渴千古名句,彰显了他“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意、诗情、诗心。诗成了贤者的追求,铸造德高望重的底蕴。五代孟昶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意虐,上天难欺”,道出了用权为民不为私,欺压百姓上天知,修炼政德为人民;元代吉雅莫丁写的“雨过蛟龙起,风生翡翠寒。但存清白在,日日是平安”,以竹为喻,巧用双关,从政修德,坚守清白,暗藏清廉,政德威力无比。明代杨继盛高扬“饮酒读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是青天。男儿欲上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说明了政德的本质是清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中华诗词是人文精神的“基因图”,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思想道德的“定盘星”,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我们领略浸淫中国的“诗教”、“教化”,深感党员干部唯有严以修身立德,方能廉洁从政、为民造福祉。党政干部从诗词中享受中华廉洁文化宝库中的奇珍异品,提高自身品位的审美观,树立廉洁政德,要借助全国“诗教”的滚滚热潮,把头脑武装起来,成为“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的楷模,做一个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好干部。

  学习古诗词中的清政廉洁,党员干部要树立“廉政观”。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廉洁、爱民,是廉政思想的核心。廉者爱民,贪者害民,这是检验廉官与贪官的分界线。唐代诗人李庚的“文简为州时,不求赫赫誉。温恭君子儒,岂弟民父母。黄堂能几年,清风霭千古。愚公踵前修,特此相明主”诗句,道出了当官只有留下清洁的名誉,才会千古流芳。北宋包拯作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并肯定“廉者,民之表也”,斥责“贪者,民之贼也”,表达了官员只有守住直道、正气、廉洁,为官廉政、用权为公,才能受到老百姓的爱戴。清代名臣于成龙写道:“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放小儿拳。试寻野菜和香饭,便是黄州二月天。”作为“天下廉吏第一”的大名臣,自己一个人到田间采摘野菜和着米吃饭,粗茶淡饭过日子,“其节操至死不变”,实在可贵。再者,从苏轼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到白居易的“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从杜牧的“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问”到辛弃疾的“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一一表达出诗人们倡导的清廉为官的气节和风范。党员干部要终生做到,勤为径做人、善为本做事、廉为先做官,行如碧玉洁、清廉爱人民,心同朗月明、洁身为人民。

  学习古诗词中的良好家教,党员干部要树立“家廉观”。树立“家廉观”,党员干部就要注重家教,端正家风,让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在头脑里立起来。在这里,有许多古诗词抒发着家廉的清白人生。“潘悦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包拯为后代定下的“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唐代诗人罗隐诗曰“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朱柏庐治家格言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代郑板桥女儿出嫁题诗为:“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买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套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父亲曾给他留下一副对联;粗衣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这副对联使林则徐终身受用不尽,终于成了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继承家风,也给子女留下了一副对联: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不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毛泽东有“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陈毅有“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家风与党风政风相互影响、渗透、助益。“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国以家为基,家以廉为贵”;“一人不廉,一家不圆”。领导干部注重家教、家风,实现家廉,既是个人和家庭的大事,也是全社会的大事;既是当务之急,又是百年大计。要通过家教,在家庭形成“好家风,好儿女,好公民”的好气象。

  (作者为西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 闻
   第03版:时评·理论
   第04版:时事新闻
创新载体补短板 学有所用强基础
学廉洁古诗词 做廉政好干部
图片新闻
争做合格知识分子
让家书文化永放光芒
欢迎来论
莫做坐享其成的乘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