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后的一个时期,在沈丘清真古寺“海里凡”(一译哈里发或满拉,即宗教学生)中,曾流传过一种“徽宗”语,也有人说是“徽州”语、“回辉”语、“明教”语等。随着社会变革和岁月流逝,如今会这种语言的人已越来越少。笔者受兴趣使然,找到了当年曾学习过徽宗语的海兆亿、刘保久和马孝顺先生,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沈丘“徽宗”语
1946年至1948年,沈丘时局动荡,处于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拉锯战”阶段,人民政权还不稳固,地方武装团练及土匪恶势力乘机烧杀抢掠,民不聊生,大地主及富商们纷纷外迁,店铺关门,市井萧条,学校停课。时槐坊东镇(今县城槐店回族镇)的一些回族家长,为使学生有个读书的地方,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清真古寺办的经汉学堂念经(以学习《古兰经》和阿语为主,也兼学汉语),一是避乱,二是能学习一些民族文化知识。由于政局不稳,当时沈丘清真古寺请不到坐位的阿訇,在阿訇缺位的情况下,乡佬首事们就让学识较高一些的大学长南阳人宛景荣代行阿訇职责,西安人吴来福代行宣讲员,由宛、吴二人每天给学生们上课。
1946年底,寺内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在寺内住了月余。这位外客其貌不扬,平时寡言少语,河北口音,独来独往,但宗教知识很好,每天按时做礼拜。当时在寺里念经的小班学生年龄才10岁左右,一次,这位外客手持经书来到这群小学生中,当众流畅地诵了一段《古兰经》文,然后合上书本,问这群小学生多大啦,读了几年书?接着问道:“小朵斯弟(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阶级吗?”这群小学生们茫然,说不知道。他就用手指着寺门台阶道:“这就是阶级,一阶一阶的,上下高低,有官有民,有穷有富,有欺压人的,有被欺压的,就像咱们穷苦人,不能上学,就是被欺压者。”后来,他又讲了什么是压迫,什么是剥削。这群小学生听迷了,就天天缠着他讲。他对学生们说:“我讲的事不能让中央军和甲长保长知道,我先教你们学会徽宗语,今后咱们就用徽宗语对话,这样就是有坏人在场,他也听不懂咱们讲的啥。”大家感到新奇好玩,非常入迷,就很快学会了“徽宗”话,甚至平时对话都用“徽宗”语。“徽宗”语成为这一时期他们的日常生活用语。
而今60余年过去了,沈丘现仍有十几位回族老人能用“徽宗”语对话。
1946年冬的一天,一批解放军进入镇内临时休整,其中有一支200多人的队伍每天在清真古寺对面的广场上出操。他们列队喊话、讲话,用的都是“徽宗”话,让这些围观的“海里凡”们甚感蹊跷,怎么解放军也会这种语言?然而,部队开拔后,寺内那位教“徽宗”语的来客也神秘地消失了,引来众人一阵猜测。那位身份不名的神秘来客,非商非农,非文非武,悄然而来,又悄然而去,何许人也?大家联想前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教他们学习“徽宗”语的外客,是一位解放军地下侦察员。
“徽宗”语的来源
关于徽宗语的来源有多种说法。第一种是“徽宗”语说,也称“徽钦”语或“袱”语,源于靖康之变的金灭北宋的历史事件。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冬,金军攻破大宋都城东京(开封),徽、钦二帝被虏到北国后,囚于地穴之中,坐井观天,度日如年。他们四周布满了密探,一言一行受到严密监视,君臣不敢直接用汉语对话。徽宗虽治国无能,却是文坛大家,语言知识丰富,诗词歌赋造诣颇高。久之,徽宗独创一种隐语与钦宗及宗室成员交谈,通报信息,金人及手下汉奸翻译皆不懂此语言,故被后人称之为“徽宗”语。“徽宗”语说的另一种说法是,“徽宗”语亦称“燕子”语或“麻雀”语,源于河南开封,相传宋徽宗赵佶不理朝政,常出入开封各大妓院和酒楼,沉迷于声色犬马,但他精通学问,常作浮艳之辞,终日与宫女丽人打情骂俏,为顾及大臣们非议,徽宗就编创了这种隐语来代替猥辞亵语。
第二种是“徽州”语说,属吴方言中的一种。徽州人善于经商,是徽商做买卖时创造出的一种行话,即使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买卖讨价还价,徽商之间的对话商榷,对方不知所云。
第三种说法,“徽宗”语是在马来语系南岛语支海南三亚回辉语的音调上,用汉字拼读的一种语言。
第四种说法,“徽宗”语是明教的内部用语。明教,即摩尼教,古代波斯摩尼教受到统治阶段的残酷镇压,其中一支摩尼教徒从中亚逃亡到中国,在中国传教,信教者众,宋元时期民间势力很大。相传,蒙古人灭金后大批蒙古人移入中原,且每个汉人家庭必须供养一位蒙古人。元蒙帝国的这种暴行,引起民众的仇恨,明教率先起义,号召推翻元朝,并制定出杀蒙古人鞑的行动计划。值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家团圆之时,忽然锣声四起,只听有人用“徽宗”话连声高喊“筛尕节牙代尕”,意思是“杀家中蒙古人”,于是各家各户一起动手诛灭了家中蒙古人。
第五种说法是抗日战争期间,京、津、晋、察、冀、鲁、豫等地区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暗语。
据海兆亿先生讲,“徽宗”语这种语言不只沈丘有,外县也有人会说。1950年,海兆亿13岁时,曾随父到周家口(今周口市)探亲,一次去裤裆街买花生,街口一溜摆好几个干果摊,他问卖花生的多少钱1斤?因周家口人与沈丘人口音不同,对方一听是外县人,几个卖干果的互相挤眉弄眼,其中一个用“徽宗”语说,意思是说跟他要价五毛1斤,可花生是两毛1斤,明显是“宰”外地人。海兆亿此时也用“徽宗”语回答他。话一出口,这几个卖干果的十分尴尬,忙说与你开玩笑的,然后按两毛1斤给海称了两斤花生。
“徽宗”语发音结构及语义
河南省心理学会会员、退休教师海兆亿先生对“徽宗”语多年研究发现,流入沈丘的这一支派的“徽宗”语实际上是一种拼音语言,但它的发音即不同于老拼音的ㄅㄝ、ㄆㄝ、ㄝㄇ、ㄝㄈ……也不同于现代拼音的b、p、m、f……的声、韵母拼读,而是一种有音无字的独特的拼音语言。故“徽宗”语只可言传,无法字表。在读法上是把汉语反切法分读,一般把一个汉字分成两个汉字读,也就是把一个字音分成两个半音,前半音为子音,后半音为母音,有时是汉语与反切分读混用。
徽宗语的声、韵母既没有一定的规范,更无法以文字记录表达。但它作为中国语言大家族中的一个支系,曾在中国历史上的个别群体中使用流传,是人类非物质文物遗产中的一朵奇葩。
(沈丘县东关长途汽车站工会:倪胜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