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昌和周口的部分县市,至今还保留着中国最古老的豆制食品——酸浆豆腐。这个由古代老百姓发明的豆腐制品,在人类进入用火煮食时就已出现了它的雏形——豆腐脑,以后经过不断演化加工,才成了今天的酸浆豆腐,并且为广大老百姓所喜爱。但是进入西汉以后,淮南地区老百姓又发明了一种豆腐,叫石膏豆腐,并由淮南王刘安上报朝廷予以确认。石膏豆腐和其他豆腐的区别在于只点一遍,比点三遍才成的酸浆豆腐简单、易学,很快风靡全国。但是酸浆豆腐因为好吃,所以中原老百姓坚守了它几千年,直到今天许昌市和周口部分地方的老百姓还在食用。
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流行石膏豆腐或者卤水豆腐,而酸浆豆腐在色、香、味、形等方面都是上乘产品,比如色,酸浆豆腐做出来的是豆油黄色;香:大豆是油料作物,只有酸浆豆腐才能制出香味;味:酸浆豆腐吃着又筋又脆口感好;形:酸浆豆腐得用快刀切,切出的刀口棱子不倒,角也不飞,并且切成方形如砖,吃着硬而不老。
酸浆豆腐的制作分两种类型,一是许昌的纯酸浆型,另一种就是周口部分地区半石膏半酸浆型,叫老浆豆腐。这两种类型的豆腐都须点三遍,酸浆豆腐的原理是酵母发酵,石膏豆腐是化学合成。酵母发酵需要时间,所以要点三遍:第一遍下浆或加石膏点到豆浆中;第二遍再下浆点到疙瘩汤再停;第三遍点到清浆就成了。
在我们周口市的太康常营、扶沟崔桥以及商水部分乡镇都做半石膏、半酸浆的老浆豆腐,这种一流的产品逢年过节就被当成礼品馈赠亲友,可以这么说,逍遥糊辣汤、孔集烧鸡、邓城猪蹄、常营老浆豆腐都是我们周口的饮食文化遗产。
(陈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