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往事
 
 
 
2009年8月1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子弟兵”称谓的由来

  “人民子弟兵”是老百姓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亲切称谓,饱含着人民军队和老百姓之间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深情。

  “子弟兵”的称谓古已有之,指统兵将帅率领乡勇(即本乡本土的老百姓)所组成的军队。像项羽的“江东子弟兵”,南宋时期岳飞的“岳家军”,明朝戚继光的“戚家军”,清朝曾国藩的“湘军”等均可谓“子弟兵”。这些军队由于是建立在亲戚乡土基础上的,加之统兵将领是本乡本土比较有威望的人,并且这些军队一般都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往往打出保家卫国的旗号,因此将士们打仗时都勇于冲锋陷阵,使这些军队以英勇善战而扬名。

  在现代,“子弟兵”的称谓来源于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元帅领导的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率领3千余人的武装,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根据地后,聂荣臻立即着手扩大人民武装力量,在当时的晋察冀便出现了不少带有地域色彩的部队,如“回民支队”、“平山团”等。这些部队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大家怀着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顽强地打击日寇。1939年5月,聂荣臻发布通令,嘉奖平山团是“捍卫民族、捍卫边区和捍卫家乡的优秀的平山子弟兵”。这是“子弟兵”一词首次用于称呼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子弟兵”的称呼深受人民群众和广大指战员的拥护,很快家喻户晓,越叫越响亮。它最好地诠释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来源于人民、根植于民族土壤,与人民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新型军民关系。“子弟兵”这个称呼把人民军队担负的使命任务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对团结民众抗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后来,“人民子弟兵”成为人民对我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的亲切称谓,并一直沿用至今。“人民子弟兵”不仅指解放军来源于人民,更重要的是指解放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的武装。

  (摘自《解放军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时评/综合
   第04版:周口/社会
   第05版:周口/民生
   第06版:周口/便民
   第07版:今日关注
   第08版:国内新闻
   第09版:国际看点
   第10版:体育新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周口喜事
   第13版:周未
   第14版:往事
   第15版:收藏
   第16版:闲情
解放西藏:十八军血肉筑成进藏路
“四菜一汤”的来历
“结发”的由来
“前不栽桑后不栽柳”是何意
“人民子弟兵”称谓的由来
实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