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唏……咳、咳……”这种典型的呼吸不畅、咳嗽和咯痰声在你我身边多起来,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发作期和加重期已经到来。
急性加重可致肺功能恶化
慢阻肺是一种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坏性慢性肺部疾病。从病情发展来看,慢阻肺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由于人体肺脏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疾病进展隐匿,患者在日常稳定期时疾病特征不明显,却在急性加重期时症状骤然出现或原有症状急剧恶化。
更为可怕的是,每一次慢阻肺急性加重发作后,患者的肺功能大多会进一步下降,即病情不可逆性恶化,从而加快了疾病进程,增加了死亡的风险。因此,在病情稳定期不放松治疗,病情恶化、出现频繁急性加重前及时展开救治,是降低疾病危险程度的关键。
懒得动可能是病情加重信号
冬季雾霾天气较多,户外环境中的烟尘、汽车尾气混杂着寒冷空气直接进入呼吸道,可能诱发慢阻肺的急性发作,进入急性加重期。即使是健康人,如果空气中的污染物长期刺激呼吸道,也可能会诱发气管或肺部组织发生病变,导致慢阻肺的发生。
咳、痰、喘是慢阻肺的三大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并无此症状,仅在肺功能检查时发现FEV1/FVC<70%,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可诊断为慢阻肺。咳嗽与咯痰容易被关注,但气喘与气短却往往容易被忽视。
有慢阻肺患者的家庭在冬季尤需提高警惕,加强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哮喘的阵发性呼吸困难不同,慢阻肺患者的气喘或气短一般在活动后出现,并逐渐加重,严重时连洗脸、穿衣、上厕所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因此,当患者懒得动时,家属千万不要责怪患者懒惰,有可能是疾病悄然发作或加重的信号,需及时就医。
舒缓运动有益于病情稳定
慢阻肺患者要格外注意自我防护,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适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吸入过多污染物,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处于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需要坚持长期使用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在内的基础维持治疗药物,预防急性加重,其疗效已经被多个大型临床研究所证实。
由于慢阻肺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应注意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避免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时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此外,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出院后,可在门诊随访期间接受康复治疗,改善运动能力和身体状态。
除药物以外,戒烟是最基本的预防策略。另外,还应提前注射流感疫苗以及肺炎链球菌疫苗,防止外来病菌感染诱发慢阻肺急性发作。
慢阻肺患者不能因为害怕活动后加重气短而回避运动,恰恰相反,适当锻炼对减轻症状,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阻止病情发展,降低死亡率效果显著。不过,慢阻肺患者冬季要适当减少外出活动,出行尽量安排在上午10时以后,避开清晨的高污染空气。即使因天气原因不得不呆在家,也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动起来。患者可以视自身情况参与中等强度以下的舒缓运动,如快速步行、骑自行车、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等,我们的目标是打赢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关键“战役”。
(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