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教育改革的新举措——高考自主招生。一时间,国人瞩目,议论哗然,同时,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人们对教育发展趋势的深思和教育路径的定位。自主招生表象上是把招生权下放到各高等院校,他们根据本院校特点选拔适合自身培养条件的学生进行再深造和再教育,然而,其实质却反映出当前教育发展的方向。推行优质教育的问题,无疑是高考改革事业的基础,是教育深层次的变化。它要求基础教育必须走优势教育之路,培养学生的专长,突出学生的特长,发挥个性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与高考相适应,才能更多更好地为高校输送人才。
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弊端,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究其原因是应试教育的结果。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都是一个模子刻出的同样人才,学校好像车间,把学生当成相同的原料,相同的材质,按照相同的程序加工成统一的“标准件”,所有专长、特色、个性,甚至超常都在漫长的模具式的教育中扼杀。这样的教育是不科学的,因其没有优势教育,没有给优势人才生长的土壤,很难蕴育出优秀人才。我们推行新课改是改变应试教育行之有效的办法,其实,高考自主招生更是应试教育改革的软着陆,也为优势人才的脱颖而出打开了蔚蓝的天空。
优势教育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人不可能各方面都能全面发展,让个体有选择的自主权,鼓励尊重个体发展的愿望与需要,鼓励个体潜能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开发,如果抑制人的个性优势,不能最大空间地突出其天赋,那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更不可能造就优秀人才,菲尔普斯的“多动症”成了“世界飞鱼”,比尔盖茨的电脑迷成了“软件大王”,中国的“莫扎特”朗朗、球星姚明等都是从个人的兴趣、特长、天赋等优势中发展起来的,如果忽视他们的优势,也就不可能有这些优秀的人才创造出人间奇迹。
清末学者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任何人都有自身的条件和潜在的优势,同时也都有劣势,超常人毕竟是少数,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文学家钱钟书数学是一塌糊涂,数学家陈景润生活常识一窍不通,难道他们不是优秀人才吗?培养优秀人才,关键是优势教育,可见教育就是发现优势、培养优势、突出优势,给优秀人才充分的阳光、空气和土壤,让优势禾苗茁壮成长,优秀人才才能倍出,因此,只有大力搞好优势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勃勃发展。